首页>股票 > 正文

贴牌生意不好做,仁和药业追“风口”

2022-03-03 11:19:54    出处:中访网


从“妇炎洁”到“闪亮滴眼液”再到“优卡丹”,仁和药业曾成功打造了一系列知名品牌,但是品牌做起来后,公司便干起了药品“贴牌”的生意,还因此被称之为医药界的“南极人”。

而习惯了“贴牌”这种躺着赚钱的生意后,近年来仁和药业再无爆款产品问世,产品严重老化。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仁和药业不得不再寻求新的利润点,在追“风口”的路上根本停不下来。

贴牌生意不好做了?

在淘宝京东等电商平台上,贴着“仁和药业”商标的商品多如牛毛,面膜、祛斑霜、男性保健品、洁面乳、减肥药等应有尽有,五花八门的商品无不让人眼花缭乱,虚虚实实真假难辨。

这背后却是仁和药业的“贴牌”生意。仁和药业本是一家OTC类药品制造企业,早年通过投巨资砸广告,树立起家喻户晓的“妇炎洁”“闪亮滴眼液”等品牌。

然而打响品牌知名度后,仁和药业却干起了“贴牌”的生意,从2012年开始试水OEM到2020年年报,OEM贴牌产品贡献的收入已经占了公司营收的半壁江山。

这样看来,“贴牌”生意还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贴牌”却是一把“双刃剑”,在给公司创造出不菲的收益的同时,也在快速消耗公司的品牌力。

近年来有关仁和药业贴牌业务门槛低、虚假宣传等质疑声不断。2021年10月,仁和药业全资子公司吉安三力还因为存在生产销售劣药的违法事实被江西省药品监督管理局行政处罚。

与此同时,大量低端产品打着“仁和药业”的牌子四处宣传,快速消耗掉消费者对仁和药业的好感。久而久之,仁和药业在消费者印象里树立起贩卖“狗皮膏药”的形象,曾经耗费巨资打造出来的品牌逐渐失去光环。

时至今日,仁和药业还能拿得出手的品牌依然还是“妇炎洁”“闪亮滴眼液”“优卡丹”等老品牌,但是这些品牌多诞生于2003年之前,到如今二十年过去,仁和药业还在“啃老本”。

而这些公司赖以生存的强势产品也在经历一系列品牌危机后对消费者吸引力已不复往日。2012年4月,陈道明代言的可立克深陷毒胶囊事件;同一年周杰伦代言的闪亮滴眼液被曝出含防腐剂;此后儿童感冒药优卡丹又被指出对儿童肝肾有毒等。

当公司的品牌力不在时,贴牌生意自然也会随之消失,近年来仁和药业业绩开始走下坡路,2018年到2020年营收增速逐年下滑,分别为14.56%、4.04%和-10.37%。想必仁和药业已经感受到了其中压力,近年来开始主动寻求转型。

追“风口”在路上

公司积极寻求转型本是件值得肯定的事儿,但是仁和药业的转型却是一直在追风口的路上。P2P兴起时,仁和药业进军金融做小贷,疫苗赛道火后又进军生物医药领域做疫苗,2019年工业大麻站上风口时,仁和药业火速入局,近年来医美赛道很火,仁和药业又出手了。

2021年5月,仁和药业大手笔进军医美,耗资7.19亿元一口气收下深圳市三浦天然化妆品有限公司、江西聚和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江西聚优美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等7家公司各80%的股权,布局大健康、化妆品行业。

2020年当工业大麻站上风口时,仁和药业便火速入局,定向增发8.66亿元,用于工业大麻综合利用产业项目。

而在更早之前,仁和药业已相继收购了江西制药、樟树制药、药都药业、元生堂、隆安堂、中盛药业、禹欣药业等10多家公司,合计耗资约为20亿元。

虽然仁和药业对外投资数量众多,钱也花了不少,但是带来的投资效益乏善可陈。频繁追风口一方面显示出公司积极转型的态度,但也凸显了公司的战略迷失。


关键词: 仁和药业

相关内容

消费
产业
对战合资强者大众T-ROC探歌,全新一代瑞虎7 PLUS创A级SUV价值新标杆 近年来,在国内市场,SUV产品始终是消费者疯狂追捧的车型,以其大空间、超强动力性能
容声WILL健康冰箱“抱冷门”挑战来了!手把手教你薅“容”毛 赛场上风云变幻充满无限可能,每届世界杯爆出的冷门几乎都成为大家津津乐道的经典。为
这十年,链家交给杭州的答卷 城镇人口增至1020 3万、GDP全国十强、高新技术企业数超万家 这十年,杭州
高端电视选购调查:8成消费者为国货电视打Call 近日,果壳有意思实验室在北京街头,开启了一项关乎国货电视vs进口电视画质的大挑战,
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