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蝉联国内洗衣液品牌11年 “销冠”的蓝月亮集团(06993.HK)正式登陆港交所。2022年3月29日,蓝月亮集团发布了2021年业绩报告,但就2021年这份上市后首年递交的成绩单而言,却并不算得上是一份“满意的答卷”。
收益增加 盈利承压
据财报显示,蓝月亮集团共录得收益75.97亿港元,相比2020年的69.96亿,同比增长8.6%,归母净利润为 10.1 亿港元,同比下降 22.5%。;毛利为44.4亿港元,同比下降1.7%。;毛利率从64.5%降到58.4%。
这是五年内蓝月亮首次遭遇净利润下滑。早在2021年7月21日·蓝月亮集团就发布盈利预警:与2020年上半年约3.02亿港元的盈利相比,本集团预期2021年上半年录得股东应占综合亏损约4400万港元。
公告给出四项下滑原因:首先,在市场上非蓝月亮客户的平台上出现了过剩的较低价产品,导致公司的定价策略及产品在市场上的价格体系受到干扰·为统一产品在市场上的定价,公司向客户提供若干折扣以稳定产品的市场价格,因而对2021年上半年的毛利率造成了约9%的负面影响;其次,原材料成本与2020年上半车相比有所增加,第三位于2020年上半年退回的部分至尊品牌浓缩洗衣液在今年上半年与其他产品捆绑销售并以折扣价出售,对2021年上半年的毛利率产生了1%的负面影响;最后,2020年第四季度以来一直在发展的洗衣业务所产生的亏损约为6700万港元:
财报对此解释称:“尽管本集团于2021年上半年录得亏损,但2021年下半年财务状况得以改善,旨在于2022年进一步改善财务状况,以提高运营效率并对运营成本实际更好的控制。”
线上营收增长放缓至个位数
在疫情时代背景下,蓝月亮抓住了线上渠道销售的风口,财报显示,2021年蓝月亮线上渠道实现营收38.06亿港元,虽然是线上业务比例在5内一直有所增加,但营收能力却在放缓,从2018年的同比增速45.6%一路下滑至2021年的0.85%增速。
王牌产品的困局
2008年,宝洁、联合利华等跨国品牌还牢牢占据着中国市场的时候,高瓴资本在研究中国消费品时,发现本土企业更有机会抓住消费品升级这一趋势。创始人张磊找到了罗秋平,于是蓝月亮以一款深层洁净洗衣液迅速抢占市场先机,在洗衣液占比还不到4%的年代,开创中国洗衣“液”时代。
蓝月亮洗衣液一直是集团的王牌产品,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指出,2009年-2019年,蓝月亮在中国洗衣液市场的份额连续11年(2009年至2019年)排名第一,击败了联合利华、宝洁等外资巨头。但在产品同质化趋于严重的当下,各大洗涤品牌紧随其后,蓝月亮毫无龙头优势可言。
公开资料显示,蓝月亮的业务主要由衣物清洁、个人清洁、家庭清洁三个产品线构成,但从目前看,衣物清洁(洗衣液)是蓝月亮绝对的主要产品线,财报显示,2021年的衣物清洁产品的营收占比依然处于高位,总收入中占比高达 85%。
高瓴资本创始人张磊曾形容蓝月亮像是早期的“中国版宝洁”。但据宝洁财报公开披露的信息,2021年财年其营收规模已经达到了761亿元。仅从规模来看,距离“中国版宝洁”,蓝月亮还差着10倍的身位。与此同时,宝洁公司有着丰富的品牌矩阵,其旗下的吉列、飘柔、汰渍、舒肤佳、玉兰油、佳洁士等品牌可谓家喻户晓,同时并不只是清洁领域一个版块,在美妆、个人和母婴护理都有涉猎。
作为上市公司的蓝月亮,仅凭单一的洗衣液似乎很难走得很远,不过是挑战也是机遇,个人清洁是一个大领域,若能不断为品牌注入新鲜活力和长期竞争力,其发展前景仍充满希望。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