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柳 广西壮族自治区妇幼保健院
(资料图)
“打预防针”是预防疾病的主要措施,通常情况下,儿童需要通过打预防针的方式接种各种疫苗,预防其今后成长过程中可能会患有的疾病。很多新手父母知道要带孩子打预防针,但有些新手父母可能对预防针接种注意事项不够了解,诸如,接种前应准备些什么、接种疫苗需不需要提前预约、打预防针后需要注意哪些问题等等。其实,打预防针前后需要注意的事项较为复杂,并不是带着孩子和证件出门即可,因此,本文对儿童打预防针相关问题予以分析。
一、打预防针前
出门前,父母首先需要对所携带物品加强检查,确保打预防针所需物品携带齐全。其次,父母带孩子打预防针当天,应确保自己有充足的时间,一方面能预防各种突发事件的发生,另一方面能在打预防针后对孩子予以充分安抚,减少孩子身心方面受到的影响。同时,在出门前,对孩子的状态进行检查,穿着、饮食等方面都应给予注意。
第一,在打预防针时,多数情况下需要露出孩子的手臂,因此,在打预防针当天为孩子穿戴宽松的衣物,避免穿戴过紧的手镯等饰品,方便孩子露出手臂。该做法既能避免打针过程中因衣服问题浪费时间,又能避免打针后衣物与针眼位置产生摩擦,提升孩子的舒适性。
第二,在打针前,应确保孩子吃饱饭,这样能降低孩子由于饥饿而产生哭闹的可能性,此外,还可以避免由于空腹造成低血糖,进而引发晕针反应。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孩子需要接种口服类疫苗,如脊灰疫苗等,则应提前半小时为孩子禁水禁食,且在打针前几天,不宜给孩子食用不易消化的食物,防止打针期间孩子出现恶心等不良反应。
第三,打针前,应对儿童体温状况予以测量,确保体温无异常情况以及身体无任何不舒服的情况。若孩子出现任何异常情况,均应推迟打针时间,避免儿童出现不良反应。
第四,打针前,孩子父母应积极询问医护人员,明确打预防针的注意事项,了解打预防针的禁忌证。向接种医生说明孩子的既往病史、过敏史,家属病史和目前健康状况,经医生检查认为没有禁忌证方可接种。
二、打预防针时
为避免打针期间孩子乱动导致扎伤情况发生,父母应在孩子接种期间做好如下几件事:
第一,以正确的姿势抱住孩子。孩子的父母可先询问护士正确的抱孩子方式,防止孩子乱动。
第二,在打针过程中可不断与孩子交流沟通,谈论孩子感兴趣的话题转移孩子的注意力。
第三,在打针期间,可以为孩子提供玩具、动画片等,减少孩子对打针的关注度。
三、打预防针后
第一,孩子打针结束后,应在接种场所中留置观察30分钟后再回家,在留置观察期间,家长应密切关注孩子的一举一动以及实际感受。如果孩子在留观期间出现过敏反应,家长应立即告知医护工作人员,并准确描述孩子的情况,方便第一时间为孩子提供救治干预。
第二,部分孩子家长对打预防针存在误区,认为打预防针后几天内孩子不能洗澡,否则会出现感染或其他不良反应。但实际上,打针六小时后孩子便可以洗澡,但洗澡期间应注意对水温的调控以及对周围环境温度的调节,避免孩子发生着凉等情况。
第三,接种后几天内,应加强对孩子饮食方面的管理,避免孩子食用辛辣、刺激、不易消化的食物,应为孩子提供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若孩子发生不良反应,家长在不了解原因不知所措时,则立刻前往医院就诊治疗。此外,尽量不要让孩子长期单独玩耍或生活,孩子家长应密切观察孩子的各项身体状况,及时发现孩子的任何异常情况,包括皮肤情况、饮食状况等。
第四,部分孩子打预防针后,可能会出现1-2天的发热情况,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发热症状会自行好转。因此,家长不仅应关注孩子的症状发生情况,更应关注孩子的症状发生时间。在孩子发热期间,家长应尽量避免孩子剧烈运动,并关注孩子发热症状好转时间,通过实时询问医护人员等方式为孩子提供积极有效的管理。
第五,打预防针虽然能在一段时间内保护孩子的身体健康,预防相应疾病的发生。但打完预防针后,并非万事大吉。人体感染疾病属于较为复杂的过程,在日常生活中,父母也应加强对孩子的关注程度,观察孩子的健康情况。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