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明珍 太原市第三人民医院
护士在护理感染性疾病患者的过程中面临着健康威胁,主要包括感染传播风险、职业暴露、感染物品和环境处理问题。护士需要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包括穿戴个人防护装备、正确处理废弃物,以降低感染风险。
一、护士在护理过程中面临的危险
【资料图】
(一)感染风险
护士与感染性疾病患者密切接触时,可能通过血液传播、空气传播、飞沫传播、直接接触等途径将自己暴露于病原体,增加自身感染的风险。可能感染的疾病包括但不限于病毒性肝炎、艾滋、梅毒、结核等。
(二)职业暴露
许多疾病主要通过血液和体液传播。劳动者在从事职业活动时,会将自己暴露于病原体,增加感染风险,常见的状态主要有:通过眼、口、鼻及其他黏膜、破损皮肤,接触含血源性病原体的血液或其他潜在传染性物质;或通过针刺、咬伤、擦伤和割伤等途径穿透皮肤或黏膜屏障接触血源性病原体。举例来看,在病毒性肝炎的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常常需要与患者接触,抽取血液、处理创伤等,从而增加了感染病毒性肝炎的风险。此外,病毒性肝炎常见于携带者和无症状感染者,这些人在没有明显症状的情况下,仍然能传播病毒。护理人员在接触和照顾这些患者时,很难察觉到他们的潜在传染性,增加了被暴露感染的可能性。
为了减少这些危险,护士需要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如正确使用个人防护装备、做好消毒工作、减少职业暴露事件的发生、遵守感染控制准则、定期接受培训和教育等。
二、护士在护理过程中的防护措施
(一)做好消毒工作
选择适用于目标病原体的消毒剂,并按照正确的浓度和时间使用。根据不同的物体、表面或环境,选择合适的消毒方法,如喷洒、擦拭、浸泡等。
建立消毒程序和流程,确保所有物体、设备和表面都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定期消毒,包括常接触的区域和高风险物品。定期检查和验证消毒效果,使用适当的监测方法和检测工具,确保消毒效果符合标准。
清扫工具分区、分室使用,不混放。分开清洗,悬挂晾干。抹布使用后用含有效氯500mg/L的消毒液消毒30分钟,清水洗净晾干拖布后每日用含有效氯500mg/L的消毒液消毒一次,不能“一块抹布满病室擦,一把拖布满病房拖”,要使用可拆卸式拖布。
(二)个人防护装备
根据不同的职业暴露风险,将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提供给相关工作人员。
护士应使用适合的手套,在接触患者的体液、血液、分泌物或受污染的物品前戴上手套。手套可以有效隔离护士的手部与感染源之间的直接接触,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在与患者近距离接触、执行呼吸道操作(如吸痰、气管插管等)或可能产生气溶胶的操作时,应佩戴口罩。口罩可以减少呼吸道传播的风险。
当护士可能暴露于患者的体液飞溅、飞沫飞射等情况下时,应佩戴护目镜或面屏。这些装备可以有效阻隔体液、血液等感染源对护士身体的直接接触,降低传播风险。
(三)医疗器械使用与处理
使用完毕的医疗器械应按照医疗废物分类处理要求进行处置。这涉及将医疗器械正确分类为感染性废物、化学废物或其他相关废物,并采取适当的处理方式,如热处理、消毒或特殊包装等,避免对环境和他人造成危害。同时要确保医疗设施的清洁与消毒,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并隔离感染源。采用安全针具,避免被针扎伤,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对锐利器械要固定放置易取,减少不必要的伤害,操作前应常规戴手套,若手部皮肤有破损,必须戴双层手套,要在充足的光线下进行治疗、护理操作,防止和减少意外针刺伤的发生。
(四)感染控制规范
护士需熟知和严格遵守感染控制规范,如正确的手卫生、环境清洁与消毒、废物处置等。合理运用消毒剂和消毒方法,确保医疗环境的清洁、无菌,防止细菌和病毒的传播。通过熟知和严格遵守感染控制规范,护士可以合理运用消毒剂和消毒方法,确保医疗环境的清洁与无菌,从而有效防止细菌和病毒的传播。同时,护士应持续学习和更新感染控制知识,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以更好地保护患者和自身的安全。
(五)处理好职业暴露事件
建立防护标准和操作规程,制定和执行职业暴露的防护标准和操作规程,明确职业暴露的定义、分类和应急处理措施。对发生职业暴露的人员,及时提供紧急处理措施,如伤口处理、药物预防等,并记录相关信息,进行跟踪和反馈。同时护理人员要接种预防疫苗,接种疫苗是预防一些传染性疾病的重要手段,如乙型肝炎疫苗、流感疫苗等。
对于护士来说,在感染性疾病患者的护理过程中做好措施是至关重要的。只有严格遵守感染控制和个人防护的要求,护士才能确保自身的安全,并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