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观点 > 正文

研究发现肿瘤内微生物组可预测肝癌预后

2023-08-10 01:26:55    出处:中国科学报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近日,Clinical and Translational Medicine以论著形式发表了北京协和医院肝脏外科主任医师毛一雷、副研究员杨华瑜团队关于肝细胞癌肿瘤内微生物组相关研究。研究显示,肝细胞癌肿瘤内微生物组显著不同于癌旁组织,不同患者之间、同一患者的不同病灶之间均存在明显异质性。这表明肝脏肿瘤内微生物群的特征可以预测患者的预后。

“该研究为阐明肿瘤内微生物、肿瘤微环境和癌症细胞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以及潜在的临床转化、预后判断提供了有价值的见解。”毛一雷说。

数据显示:肝癌是全球第三大癌症死亡原因,肝细胞癌占原发性肝癌的80%以上。研究证实,肺癌、胰腺癌等过去认为无菌的肿瘤瘤体内存在微生物。目前学界尚未明确肝细胞癌中微生物组的特征和临床意义。

该研究从91名符合手术标准、术后病理确诊为肝细胞癌的患者中采集肿瘤组织及癌旁组织(邻近、正常的组织)标本。团队利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证实肝细胞癌组织内存在细菌。借助16S rDNA测序技术发现,肝癌及癌旁组织微生物组的主要组成是变形菌门、放线菌门和厚壁菌门,但不同患者、同一患者瘤体与癌旁组织、甚至同一患者不同癌灶间的微生物组在多样性和物种组成等方面都存在显著差异。

抗肿瘤和促肿瘤作用的微生物共存于肿瘤微环境中。为全面了解肿瘤内微生物组与疾病结局之间的关系,研究团队根据微生物组在多样性和物种组成方面的显著差异,将肿瘤内微生物分为2种“肝型”。相比于肝型A,肝型B的微生物组多样性更高。经多因素校正分析后发现,肝型A患者术后死亡、复发的风险约是肝型B患者的4倍和2倍。肝型与患者的性别、乙肝病毒感染与否、肝硬化、酗酒、肿瘤分期等临床病理特征均无明显相关性。

该研究表明,肝癌内微生物组很可能是独立于传统临床及病理特征之外的一种潜在的预后标记物,是患者术后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肝细胞癌内微生物的特异性与患者肝功能、凝血功能和炎症指标存在显著相关性,高水平的阿克曼菌和甲基杆菌可预测良好的总生存率和无复发生存率。

关键词:

消费
产业
湘邮科技:挖掘区块链应用新领域 1 前言随着区块链技术的发展,湘邮科技一直致力于探索和应用区块链技术
东易日盛家居装饰集团董事长、总裁陈辉:数字化让家装更美好 中国财富网讯(吴芃)2023中国财富·龙门计划产融对接会系列主题活动—
河北涿州:目前供应水源为生活用水,请广大居民切勿直接饮用 为解决涿州市广大居民的生活急需,现已开启应急热备水源井供水,同时住
太阳鸟时评:让“小巨人”托起“大创新”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有关负责人在2023全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大会上
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