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观点 > 正文

植物所证实水稻是多次起源的产物

2023-08-27 19:32:22    出处:植物研究所


(相关资料图)

亚洲稻又称水稻(Oryza sativaL.)。亚洲稻包括粳稻(Japonica)和籼稻(Indica)两个亚种,不仅是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理论研究中日益受到重视的模式生物。尽管迄今针对水稻开展了大量研究,但关于水稻起源/驯化的历史已争论了半个多世纪,存在各种推论和观点。目前存在两种主流假说——一次起源(single-origin)假说和多次起源(multiple-origin)假说。前者推测水稻单次起源于中国的普通野生种(O. rufipogon),而后者认为水稻不同亚种分别起源于不同的地理区域,即粳稻起源于中国的普通野生稻,而籼稻则起源于南亚和东南亚的尼瓦拉野生稻(O. nivara)。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葛颂研究组基于1578份水稻和野生稻样本的重测序数据,采用新的分析策略探讨了水稻的起源/驯化历史,即在全基因组水平上通过分析驯化基因的起源来推断水稻的野生祖先和起源地点。该研究厘清了水稻和野生稻的群体遗传结构和群体动态历史,明确了水稻包括6个品种群(indicaausrayadaaromatictemperate japonicatropical japonica)以及两种野生稻存在4个遗传组分(Ruf1、Ruf2、Niv1和Niv2)。在此基础上,研究通过全基因组扫描,鉴定到993个在indicajaponica中同时受到选择的基因(驯化基因),进而发现其中80%来自中国的普通野生稻,而其余20%起源于南亚和东南亚地区的尼瓦拉野生稻。这些驯化基因在水稻驯化过程中发生了持续的亚种间基因渐渗,因而共享在整个水稻的基因库中。进一步,研究对36个知名驯化基因进行单倍型网络分析发现,中国南部和印度北部为水稻的二个主要驯化中心,东南亚以及印度南部可能是水稻的次级驯化地区。上述研究证明了水稻为多次起源/驯化的产物。 

该研究重测序了422份广布于野生稻分布区的代表性样本,为水稻遗传改良和进一步的理论研究提供重要的数据资源;鉴定出一批水稻和野生稻种质资源库中鉴定错误和遗传混杂的样品。该研究还发现,某些选择性清除区段内包含不同起源的驯化基因,说明了基于合并选择性清除区段重建系统发生的方法在探讨作物驯化历史时可能出现误判。 

上述研究成果以长文的形式,发表在《自然-植物》(Nature Plants)上。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欧文分校和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参与研究。研究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子课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和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的支持。 

论文链接

水稻起源推测图。野生祖先种(O. rufipogonand O. nivara) 地理分布用不同颜色标识。绿色菱形代表起源于中国的驯化基因,棕色三角代表起源于南亚和东南亚的驯化基因。 

关键词:

消费
产业
日本排废入海后:水产供应端格局生变,淡水养殖力拓市场 日本排废入海后:水产供应端格局生变,淡水养殖力拓市场,海鲜,淡水,养
中核集团2022年研发投入达246.4亿元 2018年中核集团与原中国核建集团实施战略重组,如今,“两核”已经重组
娄底二中学子在省2023年青少年田径锦标赛中斩获5金3银3铜 科教新报·新湖南客户端讯(通讯员颜琛李优优付雪兵)8月21日,湖南省
国内首个大模型数据标注基地落地海口!记者上岗体验AI训练师 《科创板日报》8月25日讯(记者黄心怡)近年来,由深度学习带来的人工
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