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李文璇
怀揣新媒体梦想的大学毕业生张某怎么也想不到,那份承诺“公司投入5万培训费”的《经纪合同》,竟会成为束缚他的枷锁,让他沦落到既拿不到工资、也无法离职的两难境地。而由泰安市法律援助中心护航的维权战,不仅帮他讨回了公道,更撕开了新型用工模式下法律关系“名实不符”的伪装。
网络主播与公司签订“合作协议”
拿不到工资,离职还要赔违约金
2024年4月,大学毕业生张某怀抱着对新媒体行业的憧憬到某传媒公司应聘,与其签下《经纪合同》。合同约定传媒公司为张某提供资金、推广、运营等服务,投入5万元培训费用打造其成为知名网络主播,张某则在公司从事抖音直播,若其在协议期内终止直播或违反竞业限制,需支付违约金并赔偿损失。
然而,张某的幻想很快就被现实击碎了。他每日的直播时间长达10小时,节假日无休,可工作了2个多月,公司却以“业绩不达标”为由拒绝支付报酬。当公司负责人甩出合同条款,张某这才发现自己掉进了陷阱:没有工资收入,连基本的生活都难以维持,而一旦擅自离职,又将面临巨额违约金的赔付。2024年6月,走投无路的他走进了泰安市法律援助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