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上市公司 > 正文

欧盟监测机构称:全球海洋表面温度创新高

2023-08-09 20:46:49    出处:科技日报


(相关资料图)

海洋热浪对一些海洋生物产生了直接影响,导致珊瑚白化,威胁鱼类种群等。

图片来源:物理学家组织网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5日报道,欧盟气候观测站的数据显示,7月30日,全球海洋表面平均气温上升至20.96℃,超过2016年3月创下的20.95℃的观测纪录,人们担心海洋升温可能会对地球气候、海洋生物等产生连锁影响。

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最近几个月也记录了类似的趋势。今年4月4日,NOAA测得的全球海洋表面平均温度高达21.06℃,超过了2016年3月的21.01℃的最高纪录。今年8月1日,全球海洋表面平均气温为21.03℃。

气候专家指出,海洋热浪对一些海洋生物构成了直接威胁,美国佛罗里达州的珊瑚开始出现白化现象,预计还会有更多影响浮出水面。海洋温度过高还会对海洋动植物产生其他影响,比如威胁到鱼类种群,从而破坏全球某些地区的粮食安全。此外,变暖的海洋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也更低,加剧了全球变暖的恶性循环。

英国雷丁大学气候研究主任罗温·萨顿称,海洋温度升高主要的长期原因无疑是人类活动导致的温室气体在大气中的积累,随着燃烧石油、天然气和煤炭等产生的温室气体不断在地球大气层中积聚,这种多余热量也将与日俱增。

此前,全球多地海洋温度也创下新高。NOAA的观测数据显示,上周北大西洋表层水域的平均温度升至24.9℃,创下历史新高。西班牙海洋研究中心的数据则表明,今年7月份,地中海的中位温度为28.71℃,打破了此前的观测纪录。

科学家们预计,当前厄尔尼诺现象最严重的影响将在2023年底出现,并在此后几年持续,这可能会使海水变得更暖。

关键词:

消费
产业
“LK-99”是室温超导体的论据尚不足 迈斯纳效应指的是超导体从一般状态相变至超导态的过程中对磁场的排斥现
预付赔款1020万!中国太保全力以赴驰援防汛救灾 为贯彻落实减灾防损工作进一步提升理赔进展效率8⽉7⽇上午中国太保旗下
金观平:帮扶经营主体还需加把劲 经济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充满活力、充满韧性的千千万万经营主体。上半年
国内物价运行总体稳定——透视7月份CPI和PPI数据 国家统计局9日发布的数据显示,7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
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