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经过专家研讨、多层面走访、座谈、调研、商议等,萧山区新街街道提炼了自己的“城市精神”——长山种荏、新街启城。
(相关资料图)
如果不了解萧山的山、萧山的城,估计很难理解这八个字的精神内涵。
长山是座什么山?种的“荏”又是什么?
翻看萧山的地图,把视角定在湘湖边的越王城山,视线一路向东,会发现,它与西山、北干山、长山和航坞山等山就像一组“山链”,组成一个横贯萧山城市东西的“破折号”,一线向东进入杭州湾。
这一“山链”真与杭州湾有关。在西汉时期,这一“山链”以北,就是钱塘江。山脚下,就是萧山历史上非常有名的北海塘。可以说,这一“链”是萧山“奔竞不息、勇立潮头”的第一线。
而历史的长河里,有三个人与“长山”深刻相关。
其一,是越王勾践。能站在长山看尽万马奔腾钱江潮的“无数人”中,或许就有勾践。相传他曾在长山种荏草休养生息。荏是一种中药材,俗称白苏。所以长山原名又叫“荏山”,山脚下原先还有一个叫“荏山村”的村子。
其二,张夏。长山之北是钱塘江故道,宋代张夏曾夜以继日奋战在此筑塘御潮,后因公殉职葬于长山北麓。
其三,是徐梅坤。长山的东麓叫“山末址”,西麓叫“长山头”从萧山走出去的中共三大代表、浙江第一位工人党员徐梅坤的故乡就在长山脚下的原长山富家塔(现长山头村)。
参与新街“城市精神”座谈会的专家表示,勾践种荏的传说体现了脚踏实地,张夏治水体现为民情怀,徐梅坤的事迹体现了红色根脉,“长山种荏”体现的就是一种实干精神。
在新街街道党工委书记张波看来,城市精神是城市发展的不竭源泉和内在动力,是凝聚价值认同、展示城市形象、构筑城市文明的重要体现,也将凝聚更广泛力量推进“文化兴盛”。在新街这方热土上,长山种荏、宋韵青瓷、张夏治水、围垦筑坝等文化印记广为流传,激励着新街人不断开拓进取,勇立潮头,开创“醉美新街、未来城市”建设新格局。
这一“新格局”的背后,正是新街“城市精神”的后半句——“新街启城”。
再看西山、北干山、长山等组成的“山链”,它就像是萧山城市向东的“牵引线”。长山山北的新街,由原长山镇和新街镇合并而成,2014年“撤镇设街”,是“中国花木之乡”“中国钢构名镇”。从地理空间上看,新街被各种省市区级战略包围,东面是打造杭州城东智造大走廊“制高点”的临空经济示范区,北面是江南科技城,西面则是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市北区块及钱江世纪城,南面是以“金南翼枢纽新城、大湾区都市之窗”为发展定位的南站新城。
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新街是属于战略空白,还是战略留白?在张波看来,答案无疑是后者,“随着新街启城,未来这里将闪亮更多创业创新的熠熠星光。”
当前,新街正以“醉美新街、未来城市”为愿景,以“我爱新街”全民行动为载体,建设“醉美新街、创新新街、书香新街、平安新街”。
从“近中远”的视角分步来看,近期新街今年将连片腾挪500亩工业用地,推动产业空间提质扩容,通过支持传统优势产业转型、统一把握新兴业态招引,推动产业生态健全完善。
中期,将壮大村集体经济与发展产业经济深度有机结合,鼓励村留地开发,助力村集体增收,夯实共富基础。
远期,持续加码生物医药赛道,打造长山生物谷等。
的确,一个区域的发展要令人无限遐想,需要敢想敢干,敢破敢立。张波举例说,8年前新街科创园搞生物医药并没有十足的底气,现在已经孵化60余家科技型和创新型企业,这本身就是一种“破立并举”。
所以说,“长山种荏”是实干为要,“新街启城”是创新起航,以创新、开放、包容的姿态奋力打造萧山的“未来城市”。
当然,随着新街“启城”,对长山文化的深度挖掘将让这座“名不见经传”的山成为当地极具辨识度的地域文化。
“今年,这里将启动行之美术馆和梅岭书院的建设。行之,就是徐梅坤先生的又名,行之、梅岭两词,可谓梅乡如故。”张波认为,这将是新街挖掘长山文化的“点睛之笔”。
以这一“点睛之笔”为起点,新街正在擘画宏大的文化及生态图景。长山文化公园即将精彩亮相。两条生态带的规划也浮出水面,一条沿着海塘路,打造青绿山水宋韵文化带;另一条则沿着北塘河,打造与萧山中心城区联通的滨水绿带。长山脚下的长山小学也正在举办以“书香新街、宋韵海棠(塘)”为主题的首届“长山杯”全国中小学生书法大赛。另外,新街还打算在长山脚下打造陶瓷主题文化街区等。
“我们希望,长山种荏可以成为萧山人耳熟能详的词语,成为新街的地域文化标识。”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