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焦点 > 正文

大同华严寺大雄宝殿抗震构造研究 今日报

2023-05-21 21:13:50    出处:故宫古建文化漫谈

摘要:山西大同华严寺大雄宝殿是一座辽代建筑。为有效保护古建筑,以大雄宝殿为例,采用现场调查与分析论证结合的手段,研究了辽代建筑的抗震构造。结果表明:大雄宝殿浮放石柱础、榫卯、铺作等构造可发挥耗能减震功能,立柱、梁架、建筑高宽比有利于结构抗震稳定;但减柱造形式使得建筑易于产生扭转,高台使得上部结构所产生的地震响应放大。


【资料图】

关键词:华严寺大雄宝殿;古建筑;木结构;抗震构造;构造缺陷

位于山西省大同市华严寺内的大雄宝殿,建于金天眷三年至皇统四年(1140-1145),为我国现存辽金建筑中较大的佛殿。大雄宝殿坐落于高台之上(图1),坐西向东,面宽9间、进深5间,建筑平面尺寸为53.7×27.5m(长×宽),采用了“减柱造”的柱网形式。建筑高度17.4m(室内地面到正脊正中上皮),正脊两端还有高达4.5m的鸱吻。建筑属木结构承重构架,梁架形式为中央7间前后三椽栿用四柱,左右尽间前后乳栿用六柱,单檐庑殿屋顶。殿身四壁不设窗户,仅在前檐明间及左右稍间隔开设壶门一道。殿内有明代塑像32尊,四面墙壁绘有大量的清代壁画。无论是建筑本体,还是建筑内的雕塑与壁画,均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

图1 大雄宝殿外立面

Fig.1 Front view of Daxiong Palace

大同是地震多发区。据统计,自公元512年以来,大同地区共遭受7度以上的地震破坏11次,因而是山西省防震重点区域[1]。近年来,我国地震活动频繁,对古建筑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部分学者开展了古建筑的抗震性能相关研究,近期主要成果有:陈志勇等(2013)[2]评价了应县木塔(辽)在不同强度地震作用下的抗倾覆性能;淳庆等(2018)[3]研究了故宫灵沼轩(清)的抗震性能;周乾等(2020)[4-5]讨论了明清官式古建抗震构造,评价了结构整体抗震性能;薛建阳等(2021)[6]基于屋盖质量、木材顺纹弹性模量参数,讨论了新城开善寺大殿(辽)抗震性能等。然而对于华严寺大雄宝殿而言,抗震相关研究,尤其是抗震构造的系统化研究,则相对较少。本研究基于已有成果,讨论该建筑的不同构造如基础、立柱、榫卯节点、铺作、梁架等,对结构整体抗震的有利影响;分析平面布局、高台构造对建筑抗震的不利影响,为辽金建筑的修缮保护提供理论参考。

1 抗震构造

1.1柱础

大雄宝殿的柱径约为0.7m,而柱顶石边长在1.20-1.34m之间,基本上符合宋《营造法式》卷三规定的“造柱础之制,其方倍柱之径”的规定。大雄宝殿在2001年大修时拆下的檐柱柱根照片资料见图2(a),易知柱根底部平整且完好(无糟朽或埋入地下的痕迹),不难推测出柱根是浮放立于柱顶石之上。图2(b)为清代柱顶石照片资料,易知其顶面平整,利于立柱浮放,且可为大雄宝殿柱顶石构造特征提供参考。而从抗震角度讲,柱根与柱顶石之间的“平摆浮搁”关系,有利于柱底在柱顶石表面往复运动,并产生摩擦耗能的性能[7];柱顶石边界与柱根边界有一定的距离,可减小柱根从柱顶石滑落的风险[8]。

(a) 大雄宝殿檐柱柱根

(b) 柱顶石

图2 柱根与柱顶石的照片

Fig.2 Photos of column root and stone base

作者曾开展了地震作用下单檐歇山屋顶类古建筑模型的振动台试验,获得了柱底平摆浮搁于柱顶石条件下,柱架的运动特性与减震性能[5,9]。地震作用下,柱架产生摇晃,而柱根则在柱顶石上滑动。地震波作用结束后,柱根与柱顶石产生了一定的摩擦滑移距离。从试验现象来看,柱架的运动犹如站立的人,其两脚八字形迈开,左、右脚分别抬起—落地的反复运动,并伴随着柱脚与柱顶石之间往复摩擦滑移的运动状态。由于柱架上部屋顶重量较大,产生了较大的恢复弯矩,使得地震结束后,柱脚能恢复到原有位置附近,且不脱落于柱顶石。另由试验数据分析可知,当地震波传至柱底位置时,由于柱底与柱顶石之间的摩擦运动,耗散部分地震能量,使得该位置加速度峰值略有降低。由上述分析不难推测出,大雄宝殿柱与柱础之间的摩擦滑移及摇摆运动亦能发挥耗能减震作用。

1.2立柱

1.2.1 生起与侧脚

“生起”属于宋式古建大木作术语,主要是指古建筑在立面上,柱高尺寸不一,从明间檐柱开始,向两侧逐渐增加[10]。《营造法式》卷五《大木作制度二·柱》规定了生起的具体做法[11]:“凡用柱之制,……至角则随间数生起角柱”;“若十三间殿堂,则角柱比平柱生高一尺二寸;十一间生高一尺;九间生高八寸;七间生高六寸;五间生高四寸;三间生高二寸”。大雄宝殿面宽九间,按照《营造法式》规定,其生起的总尺寸为8寸,约为0.26m(考虑1寸≈0.32m)。而大雄宝殿明间檐柱高6.98m,角柱高7.30m,生起尺寸大于《营造法式》的规定值。大雄宝殿生起构造做法可由图3表示。生起不仅可使建筑外立面产生优美的曲线弧度效果,还使得建筑整体呈现“凹”字形,重心降低,因而可减小地震作用下建筑物的摇晃幅度。此外,生起构造使得立柱与额枋并非垂直搭接,而是处于略微倾斜状态,有利于榫头与卯口的挤紧,增强其相对转动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可提高节点的耗能性能,且榫卯节点还可提供部分水平分力,以抵抗水平地震作用[12-13]。

图3  大雄宝殿的侧脚与生起

Fig.3 Cejiao and Shengqi constitution of Daxiong Palace

侧脚属于宋、清木构古建筑的构造做法,即建筑外檐立柱柱根向外“掰”出一定尺寸。营造法式》卷五《大木作制度二·柱》规定[11]:“凡立柱,并令柱首微收向内,柱脚微出向外,谓之侧脚。每屋正面……每一尺,即侧脚一分;若侧面……每长一尺,侧脚八厘”,即规定了檐柱的侧脚尺寸为柱高的(0.8-1)%。大雄宝殿属于金代建筑,其侧脚平均尺寸约为0.17m,是檐柱柱高的2.4%,远大于《营造法式》的规定值。这种构造是有利于结构抗震的。侧脚使得柱架由近似长方形,变成了有虚交点的三角形,见图4(a)所示,而后者在地震作用下的稳定性明显强于前者。另古建筑震害及试验研究表明[9,14]:立柱侧脚使得结构整体重心降低;地震作用下,结构以柱脚为支点,不断做往复摇晃运动,并能恢复到原始位置附近,犹如不倒翁一般,见图4(b);侧脚的构造,使得立柱与额枋的榫卯连接即使受到破坏,也不会引起柱架的局部失稳。因此,侧脚构造有利于结构的抗震。

(a) 侧脚

(b) 柱架运动

图4  侧脚减震示意图

Fig.4 Sketches of aseismic performance of Cejiao

1.2.2 卷杀

大雄宝殿的柱子有卷杀做法,其特点是:在柱上部至柱顶高度范围内,柱截面尺寸逐渐缩小,使得柱身上部的两侧呈现略向内的弯曲状。《营造法式》卷五《大木作制度二·柱》对柱子的卷杀做法有明确的规定[11]:“凡杀梭柱之法,随柱之长,分为三分,上一分又分为三分……又量柱头四分,紧杀如覆盆样,令柱项与栌枓底相副”,即对于立柱而言,沿柱高将其分为三等分,而最上面的部分再分为三等分,在柱顶位置做四分的卷杀(图5)。由于殿堂型建筑立柱直径一般为45分(三材,一材为15分,“分”同“份”),不难推测出卷杀尺寸为柱径的4/45。从构造上讲,大雄宝殿柱顶之上为普拍枋,普拍枋截面宽度与栌斗底部宽度近似相同。实测大雄宝殿的柱底直径约为0.68m,柱顶卷杀尺寸约为0.05m,该尺寸与《营造法式》规定相近。

图5  柱卷杀示意图

Fig.5  Sketch of curve shape of column top

卷杀做法不仅使得立柱有着优美的外形,而且有利于其在地震作用下保持稳定状态。当柱顶截面尺寸减小到与上部普拍枋截面宽度相近时,有利于斗拱(铺作层)传来的竖向力与柱身中心线在方向上重合,减小立柱受到的偏心弯矩,并减小水平地震力作用下立柱与上部构件之间的相对摇晃[15]。不仅如此,卷杀构造使得立柱的立面边线形成三角形虚交点的稳定构造,且重心降低,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可减小水平地震力绕柱底产生的倾覆弯矩。

1.3 榫卯

大雄宝殿为木结构,其典型构造特征之一即立柱与梁、枋采用榫卯连接。其具体做法为:梁、枋水平构件的端部做成榫头形式,插入立柱顶部预留的卯口中。《营造法式》卷三十的图样中,展示了几种典型的宋代榫卯节点样式,其中梁柱连接的形式有“摄口鼓卯”(图6上)、“鼓卯”(图6中)、梁柱对卯“藕批搭掌,萧眼穿串”(图6下)等。此处“鼓卯”是指燕尾榫,“藕批搭掌”即搭掌榫(犹如巴掌相合的连接方式),“萧眼穿串”即用木梢穿过搭掌榫上预留的卯口。

图6  《营造法式》中的梁柱榫卯节点示意图

Fig.6 Sketch of tenon-mortise joints in Ying-Tao-Fa-Shih

大雄宝殿的榫卯节点有多种,归纳起来可分为燕尾榫和直榫两种节点形式[16],见图7。燕尾榫端部宽、根部窄,与之相应的卯口是里面大、外面小,一般通过上起下落的方式进行安装,一般用于拉扯联系构件,如椽栿、普拍枋、阑额等水平构件与垂直构件相交部位;安装后的燕尾榫由于受到卯口约束,因而在地震作用下不易拔榫;直榫形状特点是榫头端部和根部一样宽,主要用于需要拉接,但无法用上起下落方法安装的部位,如乳栿两端、剳牵与内柱相交处、叉手与蜀柱相交处等;安装后的直榫在地震作用下容易拔榫,但由于榫头长度充足,因而不会出现脱榫[17]。

(a) 燕尾榫

(b) 直榫

图7  典型榫卯节点示意图

Fig.7 Sketches of typical tenon-mortise joints

理论和试验研究表明[13,18-19]:地震作用下,榫头与卯口之间可产生相对挤压和转动,并可耗散一定的地震能量,犹如在节点位置安装了阻尼器。其耗能的主要特点为[18]:在地震力作用的初期阶段,榫头与卯口之间的相对挤压和转动能力较强,耗散能量较大;随着地震力持续作用,榫头出现拔榫(非脱榫),榫卯与卯口之间的转动能力有所减弱,但是仍可发挥较好的耗能能力,并保持较为稳定的耗能状态。榫卯节点的耗能特性与其节点特征密切相关[20]:榫头与卯口之间的连接属于半刚性连接(介于铰接和刚接之间的连接),这使得榫头与卯口之间存在一定的转动能力,可传递部分弯矩;从结构振动角度而言,半刚性节点与弹簧的刚度特性有相似之处,因而可减小结构整体刚度,增大建筑自振周期,对建筑产生隔震性能有一定的积极贡献。另有研究表明[19,21]:与梁柱采用刚接节点形式相比,榫卯节点连接方式可有效地减小结构在不同方向的加速度响应峰值,且在水平方向的加速度峰值可降至刚接节点条件下的68.5%;而与古建筑其他抗震构造如浮放柱础、斗拱、墙体、斗拱等相比,榫卯节点的耗能性能最佳。

1.4 铺作

大雄宝殿的铺作层位于普拍枋之上,可包括柱头、转角、补间(立柱之间)三种。除了称谓不同外,大雄宝殿的铺作在构造与功能方面与清代斗拱高度相近。大雄宝殿铺作从栌斗到撩檐槫总高度为1.62m,约为檐柱高度的1/4.3。其补间铺作华拱两侧各出一层45度的斜拱,体现了辽代建筑的特色。建筑铺作用材较为规整,拱材断面宽度一般为0.2m,高宽比为3:2,材栔比为6.5:15。以稍间的补间铺作为例(图8),来说明大雄宝殿的铺作构造特点。该铺作属于五铺作双抄重栱(拱)造,由下往上的分层组成为:柱头枋以外部分,栌斗之上,有泥道栱,并向外出华拱二跳,第一跳上有瓜子拱、慢拱、罗汉枋,瓜子拱两端之上又出挑45度斜拱一层,斜拱上部支撑随槫枋;柱头枋以内部分,向外出挑五跳,第一、二跳为计心造做法,有瓜子拱、慢拱、罗汉枋,且第一跳瓜子拱上方有45度斜拱,第三至五跳为偷心造做法。

(a) 外立面照片

(b) 横剖面

图8  大雄宝殿稍间铺作

Fig.8 Bracket sets of the Shaojian part of Daxiong Palace

1.4.1 弹性恢复

在静止状态下,大雄宝殿铺作底部的栌斗通过暗销与普拍枋(类似于圈梁功能)相连接,普拍枋浮放在柱顶之上,栌斗上部的荷载N通过栌斗中心作用于柱顶。发生地震时,立柱绕底部支点O产生摇晃,并与普拍枋形成一定的夹角。在普拍枋保持近似水平的条件下,栌斗传来的竖向荷载变为N’,且通过普拍枋与柱顶的交点O’传至柱顶。N’与OO’的间距D’的乘积N’’形成抵抗弯矩,可抵抗柱顶水平地震力F’绕O点产生的倾覆弯矩F’H’(图9)。对于立柱而言,表现为以柱底两端为支点的往复摇摆—复位运动。这种弹性恢复运动可称为“高位不倒翁”现象。

图9  铺作的弹性恢复作用

Fig.9 Elastic restoration of the bracket sets

1.4.2 水平耗能

大雄宝殿铺作的水平耗能性能主要通过构件之间的摩擦、挤压和错动产生。作者曾开展故宫太和殿斗拱的水平抗震性能试验,获得了清式斗拱的水平耗能机理[22-23]:水平地震作用下,斗拱不同构件之间产生挤压和错动,使得斗拱表现为较为明显的滑移特性,并表现为一定的减震性能。基于坐斗(相当于“栌斗”)受到往复荷载作用,产生运动,带动下部的正心瓜拱(“泥道拱”)和翘(“华拱”)产生运动,并与其产生相对挤压和摩擦作用,斗拱产生耗能;随着坐斗受荷增大,产生侧移增大,并带动下部各层的拱、枋、昂逐渐产生沿荷载作用方向的不同程度运动,且在运动过程中彼此挤压、摩擦,其耗能作用趋于明显;当斗拱侧移值进一步增大时,由于外力增大,斗拱构件间产生变形、破坏、较大空隙等问题,因而耗能能力相对降低。由于大雄宝殿铺作构造与太和殿斗拱构造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不难推断出:大雄宝殿的铺作层在水平方向上具有一定的耗能能力。

1.4.3 竖向减震

大雄宝殿的铺作层在竖向是由若干层木构件叠加而成的。由于木材的弹性模量远小于砌体、混凝土或钢材材料,因而铺作在竖向的构造犹如若干弹簧串联[24-25]。地震作用下,铺作构件在竖向的弹性变形可把部分地震能量转化为重力势能,产生一定的隔震效果,其隔震率可表示为[26]:

式(1)中,TR为传导比,TR值越小,则铺作的隔震效果越好;ω、ωn分别为地震波、屋顶(位于铺作层之上)的圆频率;ξ为屋顶阻尼比。研究表明[27]:当ω/ωn>21/2时,此时恒有TR

1.5 梁架

梁架位于斗拱(铺作层)之上、屋檐之下,主要用于承担屋顶的重量,并传给斗拱。大雄宝殿的梁架下部用三椽乳栿拉接节檐柱与金柱,使之协调受力;上部为核心部分,分别由六椽栿、四椽栿、平梁从下往上层层“抬”起,最上层为蜀柱,且两端有叉手固定,使得梁架整体形成近似三角形状的受力体系,而上下层的梁栿之间,则通过驼峰或长方形拱材支撑(图10)。在常遇地震作用下,梁架核心部分的防倾覆、防滑移构造是抗震构造评估的重要内容,以下予以分析。

图10  大雄宝殿明间梁架示意图(单位:mm)

Fig.10 Sketch of beam system of Mingjian part of Daxiong Palace (Units: mm)

1.5.1 抗倾覆

大雄宝殿梁架核心部分的计算简图可由图11表示。其中,L1表示六椽栿两端支点的间距,L1=16.82m;H1表示六椽栿形心至梁架顶部的距离,近似取值H1=5.89m;FEK为水平地震力标准值;G1为六椽栿及上部屋顶重量;FS为六椽栿底部与斗拱顶部静摩擦力。

图11   梁架计算简图

Fig.11 Calculation diagram of the beam system

水平地震作用下,如梁架不产生倾覆,则地震力产生的倾覆弯矩,不超过梁架及上部屋顶重量产生的抵抗弯矩。假设梁架重心在其高度的1/3位置,则水平地震力作用下,梁架不发生倾覆的条件应满足(2)式。

FEK×H1/3≤G1×L1/2         (2)

参照《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以下简称为《规范》)第5.2.1条规定,FEK可用(3)式表示,其中,Geq为结构等效质量,此处Geq=G1;α为相应于结构基本自振周期的水平地震影响系数,大雄宝殿所在地区为7度抗震设防,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g为重力加速度),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查询《规范》5.1.4条对应的表格,可取最大值,α=0.12(常遇地震)。

FEK=Geq×α            (3)

将(3)式代入(2)式,可得(2)式左边值为0.71G,右边值为8.41G,即大雄宝殿梁架满足7度常遇地震作用下的抗倾覆构造要求。

1.5.2 抗滑移

如不考虑六椽栿底部与斗拱顶部之间的暗销连接,则7度常遇水平地震作用下,梁架不产生水平错动的基本条件为:水平地震力不超过梁架与斗拱顶之间的静摩擦力,见(4)式。其中,μ1为木构件之间的静摩擦系数,基于试验结果[28],可取值μ1=0.33。

FEK≤FS=G1×μ1          (4)

将(3)式代入(4)式,可得(3)式左边值为0.12G1,右边值为0.33G1,即大雄宝殿梁架满足7度常遇地震作用下的防滑移构造要求。

1.6 高宽比

大雄宝殿的建筑高宽比符合《营造法式》的规定,且有利于抵抗地震力产生的倾覆弯矩。大雄宝殿明间横剖面见图12。《营造法式》卷五“大木作制度二”规定:“凡用柱之制……下檐柱虽长,不越间之广”[11],意即外檐檐柱的高度不得超过构架的进深宽度。以下从抗震角度来说明这种规定的合理性。将上述木构架简化为图13所示的受力体系。其中,屋顶用质量为M的块体表示,建筑的宽度为L、外檐柱高度为H,水平地震力为F,g为重力加速度,柱底与柱顶石之间的静摩擦系数为μ。则在水平地震作用下,屋顶不产生倾覆的基本条件为:地震力产生绕柱脚产生的倾覆弯矩,不超过屋顶质量绕柱脚产生的抵抗弯矩,即:

FH=MgμH≤MgL/2(5)

图12  大雄宝殿明间横剖面(单位:mm)

Fig.12 Section view of Mingjian part of Daxiong Palace (Units: mm)

图13  柱架计算简图

Fig.13  Calculation diagram of the column structure

取值μ=0.5[29],则(5)式可得:H≤L,与“不越间之广”相符。图12所示的大雄宝殿明间檐柱高6.98m,而建筑的进深尺寸为27.40m,满足《营造法式》的规定。

2 抗震缺陷

2.1 平面

大雄宝殿的平面示意图见图14(a),易知大雄宝殿是面宽9间、进深5间的平面布局形式,但是做了“减柱造”处理。这种平面处理形式为辽金元时期建筑的主要特点,即为了开展聚集性活动需要,大雄宝殿从明间到左右两侧的稍减(共7开间)进行了减柱处理,进深柱网由5间缩减为3间,共减少立柱12根。需要说明的是,在古建筑领域,开间即纵向的柱距,进深是指横向的柱距。作为对比,北京故宫太和殿平面柱网亦为面宽9间、进深5间,但未作减柱造处理,立柱无论在在横向还是纵向,均为均匀对称的布局方式,见图14(b)。太和殿平面布局方式的抗震优势在于[27,30]:布局均匀、对称,有利于使得结构的质心与抵抗水平地震力的抗力刚度重合,减小结构在地震作用下产生扭力等不利内力;结构振动形式主要以纵向或横向的平动为主,且结构在两个方向的振动没有关联,在地震作用下不易因扭转而产生受力破坏。而大雄宝殿采用减柱造做法后,由于其中部区域立柱数量减少,因而很难保证结构的质心与抵抗水平地震力的抗力重合,且在地震作用下很可能产生扭转等不利结构安全。另有研究表明[31]:“减柱造”做法,使得结构刚度不均,结构主振型有较为明显的扭转特性,地震作用下结构变形不协调,稳定性降低。因此,大雄宝殿的“减柱造”平面柱网形式不利于抗震。

(a) 大雄宝殿

(b) 太和殿

图14  大雄宝殿与太和殿平面对比(单位:mm)

Fig.14 Plan view of Daxiong Palace against Taihe Palace (Units:mm)

2.2 高台

辽金时期的佛寺主殿多以高耸的台基进行烘托,而大雄宝殿建立在高达4m的高台之上。高台是由多层土堆叠而成的台基。古代重要的建筑多建造于高台之上,不仅可展现建筑高大雄伟、庄严尊贵的视觉效果,还有利建筑使用者登高望远、扩大视野,且有利于木结构建筑的防潮与通风。大雄宝殿高台的台面长61.4m、宽34.3m。台基侧帮下部为青砖砌筑,砖层上面是石质阶条石和栏板。台基地面为约0.45m厚的石材面层,石面层以下为分层填充材料夯实,主要材料包括素土、碎石、砖、瓦、动物骨骼等[32]。台基地面以上为柱顶石。柱顶石为立柱基础,其上部表面平整(无管脚榫做法),尺寸多为1.17×1.14×0.40m(长×宽×高)。柱顶石与高台顶面的连接材料为1.2×1.17×0.35m(长×宽×高)的砂层[32]。

高台对上部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不可忽视。作者开展了太和殿基座(高8.13m)对太和殿建筑本体的抗震性能影响,发现由于高台的作用,使得太和殿结构的自振特性变化,使得结构基频减小,主振型参与系数增大;地震作用下,高台使得太和殿墙体所受内力峰值缩小,变形及加速度响应峰值则有不同程度的放大,其主要原因在于基座参与了结构振动,并使得结构整体刚度变小[33]。另高台属于生土结构,有研究表明[34]:生土结构自重大、延性较差,地震作用下容易产生破坏,且生土高台的上部结构,在水平地震作用下,容易在顶部产生放大效应,形成较大的倾覆弯矩,不利于上部结构抗震。而2008年汶川地震中,建造在高台基之上的青城山上清宫门楼出现了台基错动、屋面椽子、室内顶棚脱落、榫卯节点拔榫等震害,其主要原因即为台基与门楼之间的连接强度较差、刚度突变导致的鞭梢效应[35]。由上可知,大雄宝殿的高台构造,对上部结构的抗震性能有不利影响。

3 结论

华严寺大雄宝殿的不同构造,对结构整体抗震性能影响如下:

(1)柱与柱础之间的摩擦滑移及摇摆运动,可产生耗能减震的效果;

(2)柱的侧脚、生起与卷杀构造,有利于提高结构整体的抗震稳定性能;

(3)榫头与卯口之间的相对挤压和转动,可耗散部分地震能量;

(4)铺作层在地震作用下,可产生“高位不倒翁”现象,且构件之间的摩擦、挤压和错动,可产生水平耗能与竖向减震效果;

(5)梁架低矮,在设防烈度地震作用下,可满足抗倾覆、抗滑移要求;

(6)建筑高宽比较小,有利于抵抗地震力产生的倾覆弯矩。

(7)平面“减柱造”做法,使得结构刚度不均,地震作用下很易扭转,不利于抗震。

(8)高台使得地震作用下,上部结构的变形及加速度响应放大,不利于抗震。

参考文献

[1]孙国学.山西地震灾害损失预测及减灾对策的初步研究[J].山西地震,1992,(S1):1-96

[2]陈志勇,祝恩淳,潘景龙.应县木塔精细化建模及水平受力性能分析[J].建筑结构学报,2013,34(9):150-158

[3]淳庆,张剑葳,赵鹏,等.故宫灵沼轩的动力特性及抗震性能研究[J].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2018,30(2):54-62

[4]周乾,闫维明,杨娜.紫禁城古建木柱抗震稳定构造[J].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2020,42(3):149-156

[5]周乾,闫维明,杨娜,等.单檐歇山式木构古建抵抗极端烈度地震试验调查研究[J].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2020,32(2):29-44

[6]薛建阳,吴晨伟,张雨森.殿堂式木结构古建筑屋盖梁架体系动力特性及地震响应分析[J].建筑结构学报,2021,42(10):87-95

[7]姚侃,赵鸿铁.木构古建筑柱与柱础的摩擦滑移隔震机理研究[J].工程力学,2006,23(8):127-131

[8]周乾,闫维明,关宏志,等.罕遇地震作用下故宫太和殿抗震性能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2014,35(S1):25-32

[9]周乾,闫维明,纪金豹,等.单檐歇山式古建筑抗震性能振动台试验[J].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2018,30(2):37-52

[10]王效青.中国古建筑术语辞典[M].太原:陕西人民出版社,1996:113

[11]王海燕.《营造法式》译解[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1

[12]姚侃,赵鸿铁,薛建阳,等.古建筑木构架的整体稳定性分析[J].世界地震工程. 2008,24(1):73-76

[13]周乾,杨娜.《营造法式》构造的力学意义研究[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18,16(2):11-18

[14]周乾,闫维明,杨小森,等.汶川地震古建筑震害研究[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9,35(3):330-337

[15]吴玉敏,张景堂,陈祖坪.殿堂型建筑木构架体系的构造方法与抗震机理[J].古建园林技术, 1996,(04):32-36

[16]马炳坚.中国古建筑木作营造技术[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1

[17]周乾,闫维明,纪金豹.木构古建梁柱节点拔榫过程数值仿真[J].山东建筑大学学报,2014,29(4):308-314

[18]周乾,闫维明,周锡元,等.古建筑榫卯节点抗震性能试验[J].振动、测试与诊断,2011,31(6):679-684

[19]周乾,闫维明,周锡元,等.中国古建筑动力特性及地震反应[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10,36(1):13-17

[20]张雷,杨娜.均布荷载作用下榫卯连接木梁的解析解[J].工程力学,2017,34(07):51-60

[21]周乾,闫维明,关宏志,等.故宫太和殿减震构造分析[J].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41(4):652-657

[22]周乾,杨娜,闫维明,等.故宫太和殿一层斗拱水平抗震性能试验[J].土木工程学报,2016,49(10):18-31

[23]周乾,杨娜,淳庆.故宫太和殿二层斗拱水平抗震性能试验[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41(1):150-158

[24]周乾,闫维明,慕晨曦,等.故宫太和殿一层斗拱竖向加载试验[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15,50(5):879-885

[25]周乾,闫维明,慕晨曦,等.故宫太和殿二层斗拱竖向加载试验[J].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2017,29(2):8-14

[26]刘晶波,杜修力.结构动力学[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56-57.

[27]周乾,闫维明,纪金豹.故宫太和殿抗震构造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13,46(S1):117-122

[28]王其超.滑动摩擦系数的测定[J].教学仪器与试验,1987,3(2):15-16

[29]张鹏程.中国古代木构建筑结构及其抗震发展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3:47-48

[30]周乾,闫维明,关宏志,等.故宫太和殿动力特性与常遇地震响应[J].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2015,27(1):46-52

[31]童丽萍,蒋浩,刘应扬,等.会善寺大雄宝殿结构动力性能分析[J].世界地震工程,2019,35(1):220-227

[32]齐平,柴泽俊,张武安,等.大同华严寺(上寺)[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8

[33]周乾,杨娜,闫维明.太和殿基座对上部结构抗震性能影响分析[J].地震工程学报,2017,39(6):981-995

[34]潘毅,谢丹,袁双,等.尼泊尔8.1级地震文化遗产建筑震害调查与分析[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15,50(6):1-8

[35]余志祥,赵世春,潘毅,等.青城山上清宫门楼古建筑震害机理分析与研究[J].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2010,42(5):292-296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2023年第1期刊载)

关键词:

相关内容

消费
产业
前海人寿分享:重疾险和医疗险的区别;教师周冬梅:为教育奉献青春与力量 前海人寿:重疾险与医疗存在三个方面的区别重疾险和医疗险有什么区别?重疾险与医疗险在
禅意安和,柔护身心——爱慕全新禅柔IV运动系列 瑜伽这种古老的身心练习方式,结合呼吸控制、身体控制和冥想来促进身心的健康和平衡,
全新一代瑞虎3x售价5.99万元-7.49万元 以真诚之名重塑国民SUV认知 5月19日,以真诚为约,奇瑞与淄博开启一场双向奔赴。三好国民车奇瑞全新一代瑞虎3x于
“柏瓴 以爱之名”巨幕灯光秀,有你,才会更浪漫! 520521这个日子因谐音我爱你被赋予了浪漫意义今年的520521两个日子正值周末在外出游玩
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