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台风“杜苏芮”影响,7月29日至31日,一场强降雨突袭我市,来势猛、范围广、强度大,多地降大到暴雨,部分地区降特大暴雨,防汛形势十分严峻。在这一场强降雨中,我市各地,尤其是山区县经受住了考验,守住了防汛安全底线。他们应对及时、指挥有力、协调联动,有效处置灾害险情,最大程度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将各类损失降到了最低。连日来,记者奔赴我市井陉县、赞皇县探访在此次强降雨过程中,他们如何打好防汛“主动仗”,以及怎样做好抢险救灾、灾后重建,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详情戳视频
(资料图)
上下联动 筑牢防汛度汛安全堤坝
7月29日8时至8月1日7时, 赞皇县嶂石岩村累计降雨量达686.8毫米。面对来势汹汹的降雨,嶂石岩村经受住了严峻的考验。
应对汛情的最好方式,就是提早做足准备。嶂石岩镇辖区内有9个行政村,每个村都根据本村实际情况,做好防汛应急预案。同时,摸查清楚所有村子地质灾害受威胁对象信息,为他们安排好了安置点。
该县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赶在此次强降雨来临之前,统筹好各项防汛工作,各级各部门协同作战,牢牢守住了安全底线。
在此次防汛工作中,赞皇县紧急组织转移群众3761人,全县未有人员伤亡,最大限度地减少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损失。在这次强降雨中,井陉县平均降雨量达438.6毫米,最大降雨点降雨量695.6毫米。
提前预防是打好防汛硬仗的“先手棋”、关键点。在这场罕见的暴雨中,井陉县能做到无伤亡、无决口、无溃坝,是因为该县把工作做到前头。自7月27日起,井陉县就开始调度县里的防汛情况,并通知防汛相关部门及各乡镇要参照洪水影响最大年份数据做好转移准备。
位于绵蔓河沿线的坡头村共有274户,常住人口545人,汛期来临之前,便提前做好了准备。在此次强降雨过程中,对相关群众提前进行了转移。
自入汛以来,井陉县提前分级摸底,做好基础台账,在17个乡镇、321个行政村进行了应急转移避险演练,并准备好了54个集中安置点和县城文化中心应急避难场所,提前组织5359名群众转移避险,保证了全县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
近两年,井陉县对县域内多条河道进行大规模综合治理,加固河堤、拓宽河道,提升河道行洪能力。在此次行洪过程中,河道综合治理效果明显,筑牢了井陉县防汛度汛的安全堤坝。
各方协力 全力以赴开展灾后重建
九女峰支线路段长800米,需要恢复重建的路段有335米。
早在汛期之前,赞皇县交通运输局提前组建6个抢险小组,降雨来临后,冒雨勘察公路、桥梁等交通路网受灾情况,连夜制定抢险方案,全力组织应急抢通,并且对存在重大安全隐患、容易形成二次灾害的危险路段设置警示标志。
截至目前,赞皇县马嶂线、滨榆线、平涉线三条干线公路受损长度约81公里,农村公路县道、乡道、村道损毁62处,受损长度约25.5公里。
省道S334井陉段基本沿小作河边走向,因河水冲刷,该路段多处路基被毁,累计长约4公里。县交通运输局从31日起调集4台钩机、4台铲车、8辆运输车,施工人员25人,从两头向中间全力抢通水毁路段。
据了解,此次强降雨造成井陉县63条、316公里公路不同程度受损,其中干线公路受损7条、136公里;农村公路受损56条、180公里;17座桥梁受损,其中冲毁6座。从7月31日到8月2日的3天时间,7条国省干线,56条农村公路,82个村全部抢通,有力保障了灾后群众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8月9日中午,井陉县孙庄乡西元村的赵细喊正在自家的鱼塘里忙活,清理、消毒、换水、购置新家当,为重新开张营业做着准备。连续暴雨过后,河里水位猛涨,养殖的鱼虽冲走了一些,但他还有些庆幸,多亏今年县里帮忙建起的新围栏,才没有全被冲走。
这几天,嶂石岩村民赵柿珺忙得停不住脚,经过几日的修整后,他已经准备让自己的农家乐重新开业了。
眼下,迅速恢复人民群众正常的生产生活是关键。赞皇县、井陉县第一时间全面排查公路、铁路、桥梁、电力设施、通信线路等基础设施受损情况,拉出任务清单,明确时间节点,争分夺秒开展抢修,逐步恢复正常供电、供水和通讯信号,尽快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民生关注记者报道
转载请注明来源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