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八月,岑巩县水稻制种基地的早熟品种陆续成熟,迎来收割期。连日来,各地的制种农户们抢抓农时,积极做好早稻收割工作,确保种子颗粒归仓、稳产丰收。
走进岑巩县龙田镇兴龙村水稻制种基地,蓝天白云与纵横交错的稻田交相辉映,沉甸甸的谷穗随风涌起稻浪,基地的早稻迎来了收割的季节。
伴随着轰隆隆的机器声,收割机在稻田里来回穿梭,收割、脱粒、粉碎稻秆一气呵成。村民们则在骡子的配合下,将收割好的种子进行转运、装车,现场繁忙有序,满是丰收的喜悦。
(资料图片)
“今天,我总共是投入了4台收割机、17个劳动力和6头骡子在收割稻谷,争取在最佳时间内把种子收完,确保有个好收成。”龙田镇水稻制种大户邓金培说,今年首次尝试种植了荃9311A新品种72亩,收割时间要比其他品种提前半个月以上。
该基地是全县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点,为做好农技基础服务,在收割现场,县农业农村局农技人员也在同步开展实收测产工作。“我们通过随机抽取田块,测出该基地荃9311A品种亩产量为471斤,产量还是不错的。”岑巩县农业农村局农技人员许兴亮介绍,在测产过程中,会准确记录各项数据,再根据相应数据进行理论产量的计算,得出的亩产量达到了预期目标。
龙田镇是全县水稻制种主要种植区之一,种植各品种的水稻制种面积有3700余亩,全部与岑巩县种子公司签订了订单合同,不仅在产业发展全过程有专门的技术员做好跟踪服务,还对收割后的种子进行保底收购。
“我们的种子从基地收割后,马上就运往种子公司进行烘烤入库。”邓金培说,订单种植的模式,减轻了我们在生产过程中很多的负担,而且不用担心销售的问题。根据现场测产的情况来看,今年的72亩制种水稻可以实现总产值在20万元以上。
在岑巩县天星乡地城村水稻制种基地,一株株金黄色的稻穗颗粒饱满,飘散出沁人芳香。稻田中,农技人员娴熟地操作着收割机来回穿梭,将成熟的稻谷收割、装运,呈现一派热闹繁忙的丰收景象。
国以粮为本,粮以种为先。近年来,天星乡通过党建引领,采取“合作社+企业+农户”的组织模式,引进龙头企业实行订单生产、合同收购,建立全流程技术服务保障,使水稻制种产业成为促农增收、助推乡村振兴的主导产业。2023年,天星乡发展水稻制种面积4040亩,共培育20亩以上的种植主体43户,涉及地城、关庄、力元等行政村。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关系粮食安全的命脉。作为国家级水稻制种大县,近年来,岑巩县将水稻制种作为“一县一业”的主导产业来抓,常年种植面积近4万亩,每年可提供优质水稻良种800余万公斤。
一审:武淑
二审:汤成伟
三审:李蓓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