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城回族区,3600 年前的商汤都城的核心部位。周武王“小邦周,灭了大国商”,派三弟叔鲜来郑州建管国,不久,叔鲜勾结商盘庚起反,武王四弟惨周公出兵平乱,战打了三年半,2000 年12 月,在郑州西郊洼刘挖出 管国600 座贵族墓,可见骨肉残杀的惨烈。
【资料图】
管国建国史只有五年半,影响深远。明代诗人薛瑄有“管城风物喜重过”,现在区划管城回族区。
唐武德四年(公元621 年)重建老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称老城是指二七广场以东的东西大街到凤凰台的地域,现在叫老城,恍若隔世。
老城周长4.5 公里、面积2.23 平方公里,城墙高三丈五尺,顶宽五丈,城壕宽四丈,深二丈五尺,城墙土垒。城外有护城河,城内四条大街:里仁街,现在的西大街,敏德街,东大街,咸宁街,南大街,清平街,北大街。
明代郑州知州鲁世任任期干两件大事:烧700 万块灰砖加固土墙,创办了天中书院。1928 年冯玉祥撤县改市,拆700 万块砖铺装街道,在铭功路建市政大厅。李自成攻破郑州,杀了明朝廷命官魏尚贤,火烧天中书院。(发表在新华社瞭望杂志上)。
老城四条街出了宰相和英雄:西大街出了北宋宰相王德用,南大街出了抗德英雄罗志伸,北大街出了抗倭英雄沙春元。
宋代,现在管城回族区政府后有一大水池,池内有浮波亭,陈尧佐判郑时建,他诗记水池“碧玉波光四面寒,虚空檐宇出林端。尘埃不到交游绝,绕座扁舟与钓竿。”宋时,苏氏二兄弟在郑州小西门告别“但恐岁月去飘忽”,苏轼不让苏辙当官,他却赴陕西上任。“坡陇隔”,东坡瘦马黎明西行走的是老坟岗,因此地是商城外墙倒,所以才“坡陇隔”,“没乌纱帽”。
宋代大建筑学家是新郑小双桥人,他居住西大街,他的《营造法式》的力学工程力学理论,比西方达.芬奇早400 年,比伽里略早500 年。
李商隐登高夕阳楼是在晚唐,夕阳楼建在西门城墙上,他登楼天地悠悠,愁更愁。李商隐是河南泌阳人,九岁来郑州,青年时为荥阳治所的刀笔吏,死时葬荥阳檀山。年45 岁。
现在的管城区大院曾是管国都府。
管城区回族区大院,唐时是中国最大的驿站:人,九十,马,一百八十匹。唐时,百里一换马。“一骑红尘妃子笑”,马从岭南驮荔枝到长安给杨贵妃,必在驿站换马。
唐时门前路叫“衙门街”,明清时期叫“大十字街”,民国时期,1927 年冯玉祥第二次主豫,将“衙门街”改名中山大道。他建平等街,手下一师长建盐店后街,师长后人是工程师。街改造将吃盐的盐写成姓闫的闫。
1948 年10 月22 日,郑州解放,市委、人委、军管会迁入现在的管城回族区大院,门前街改名:市府前街。11 月11 日,新任市长宋致和在院大礼堂,宣誓就职。1953 年,在大院召开人民代表大会,鸣礼炮二十一响,少年儿童給代表献花。门前街改名:市府前街。市四大班子在此办公10 年,1958 年迁址西郊互助路,1960 年迁址中原路,盖起七层办公楼。当时,郑州市最高建筑。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