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通讯员贾骏
【资料图】
百姓大舞台上,演员卖力表演,台下掌声连连;展示馆内,东安鸡、宫灯、有机香米等特色产品琳琅满目,游客争相抢购……如今的东安县芦洪市镇赵家井村,以“邻长制”凝聚力量,环境大变样,产业大发展,一幅乡村振兴“富春山居图”正徐徐铺开。
赵家井村红色服务站
“邻长”搭台,矛盾调解有了“主心骨”
赵家井村共有19个村民小组,现有常住人口300户、1050人。
邻里和谐是共同缔造的基石。该村按照“以推代选”原则,推选出20名“邻长”,每名“邻长”就近就便联系5至15户,确保户户有人联、户户情况清。
“有矛盾找‘邻长’,我们有了说理评理的地方。”村民陶众元、陶登龙感慨地说。他们两家土地相邻,界线交叉,今年5月发生争吵。“邻长”陶松飞赶到现场,了解情况后,摆事实、讲道理,及时消除双方误会。双方各退一步,由“仇人”变“友人”。
在此基础上,该村织密“村干部—小组长—邻长”三张网,精选强培活用全村“邻长”,让“邻长”在“引贤聚能”上发挥重要作用,为赵家井村产业发展发挥作用。
“邻长”积极参与乡村治理,成为服务群众、凝聚群众、动员群众的主力军和村民致富路上的“领路人”,今年来已联系服务群众300户,化解邻里矛盾纠纷30余起,协调办理邻里实事167件,群众烦心事不再烦、难事不再难解决。
赵家井村树德山庄
“邻长”架“桥”,服务保障有了“定心盘”
共同缔造,为民服务是关键。赵家井村深化延伸党员积分评价管理价值链,探索实施“邻长议事厅+红色服务站”联动联办机制,打造“邻里便民服务圈”。
“群众需求无小事,要时刻记在心上。”“邻长”成为群众的贴心人。村民唐炳香今年70岁,长年瘫痪卧床,并患有严重风湿病,由于子女在外务工,老伴年岁已高,购药不方便。“邻长”张平相主动承担买药任务,隔三岔五上门看望,定期把药送到老人手上。
“邻长”唐夏桂被干部群众称为”政策宣讲村村响”,邀请镇驻村干部、村党支部书记入户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及共同缔造理念5次,自己带头宣讲各类政策20多次……
一位位“邻长”就是一张张亮丽的名片,成了服务群众的“定盘星”,实现服务群众“零距离”。今年来,“邻长”共为群众解决就业、就医、购物等大小事项300多件。
“邻长”吹号,共同缔造有了“原动力”
赵家井村“邻长制”带活积分管理和挂牌亮星,带动全村村民共同缔造、无私奉献,营造出人人争相参与的浓厚氛围。
全村“邻长”带头制订履责清单,积极参加人居环境整治、美丽乡村建设、志愿服务活动,流转土地460余亩,打造金色烟叶富村强民产业,引导村民抱团加入村合作社,共同发展壮大烟叶种植产业。目前已建成80间新型密集型烤烟房,种植烤烟220亩,带动就业90余人,预计年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超7万元。
该村还着力突出本土特色,以宫灯展示馆、树德景区、唐生智故居、国华永州电厂等为依托,打造“水火交融魅力应阳”文化主题“一带八景”微旅游景点。村里现已成为东安县微旅游目的地,今年已接待游客5万余人次。
带动效应凸显,赵家井村近年涌现出了一大批水果种植户、养殖大户,特色农家餐饮业也随之兴起,村民收入大幅提高。预计今年村集体经济收入可达10万元以上,户均增收3000元以上。
参与制作宫灯的赵家井村村民卿云星说:“今年5月,同院‘邻长’告诉我村里兴办了这么好的企业,烤烟种植也风生水起,我第一时间联系‘邻长’,提出想回乡务工。‘邻长’和村干部马上帮我联系到宫灯厂务工,每月底薪2000多元。”
村党支部书记潘清冬介绍,自从推行“邻长制”以来,村里通过微信群联系和入户走访,引回在外务工村民30余人,有的在邻近企业务工,有的种植烤烟,既能挣钱,又能照顾老人小孩,“邻长”就是大家致富路上的“领路人”。
赵家井村烤烟基地
“邻长”带头,党员发力,群众参与,共同缔造成为常态。村里古稀老党员欧中发,自从被选为“邻长”后,经常头顶烈日,对重点水域进行巡查,在发现河道、坑塘、堰坝旁有游泳、钓鱼、洗衣的人员时及时进行劝离;17组村民自发组织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清理路肩1公里、河塘沟渠8亩、积成垃圾12车……
“助力基层治理,延伸服务路径。”芦洪市镇党委书记辉华说,“‘邻长制’实现民心由‘乱’到‘齐’、治理由‘被动’到‘主动’,绘就美丽乡村新画卷。”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