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和想法也可以在评论区给小编留言,小编时刻在下方等着你
(相关资料图)
首先感谢您选中了我的文章,同时也希望您好好地阅读
蒙古帝国曾经有过三次西征:
第一次西征是公元1219年-1224年,当时蒙古还在和东方的金国和西夏交战。
第二次西征是公元1236年-1241年,当时蒙古已经灭了西夏,又刚好灭了金国,但还没有南下攻宋。
第三次西征是公元1252年一1260年,当时蒙古才刚刚和南宋开战,还没有采取大规模的进攻,就再次西征了。
相信很多人会有一个疑问:蒙古人为什么放着近在咫尺且繁荣富庶的金国和南宋不打,却偏要去攻打遥远的西方呢?难道当时的西方比东方更发达吗?不是说南宋才是当时世界上GDP最高的国家吗?
关于蒙古西征的问题,笔者以为,有以下几点:
1、金、宋太难打
相对于蒙古大草原来说,金、宋,包括西夏,都拥有坚固的城池和防御措施。蒙古的铁骑可以在草原和大漠中纵横驰骋,但却踏不上高大的城墙。蒙古人以战养战的打法在草原上很管用,但是遇上中原地区的坚壁清野,就无可奈何。劫无所掠,反而消耗大量的战略物资,这是蒙古人最害怕的。
别说金、宋两个大国,就连西夏都让蒙古人难以消受。蒙古在进攻西夏的过程中,吃尽了苦头,西夏人的顽强凶悍,一点不亚于蒙古人。他们用一城一城人的性命,去和蒙古人死拼,虽遭屠城,但却对蒙古也造成了极大的消耗。西夏人著名的铁鹞子、步跋子和泼喜军,筑成了对抗蒙古人的坚固长城,如果不是夏末帝李睍的投降,西夏还能对蒙古造成更大的摧毁。
有了西夏的前车之鉴,蒙古决定进军相对好打的花剌子模。
2、地缘结构
如图,从地缘结构看,蒙古的西面是辽阔的中亚大陆,拥有辽阔的草原和牧场,是蒙古人习惯的居所。而东面和南面,是农耕文化盛行的金国和西夏,这里是蒙古人劫掠的对象,而不是首选的发展之地。
相对于南方的宋人来说,蒙古处在遥远的北方,是一个陌生的民族;而相对于蒙古人来说,南宋则是更为遥远的传说,中亚反而和他们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蒙古的很多叛徒都不约而同的避难到中亚,就是他们内心最真实的想法的反映。
这是一种因地缘结构而形成的一种长期生活惯性,所以,成吉思汗在进攻东方不顺的情况下,毫不犹豫的选择了西征。亦或许,就算东征顺利,铁木真也会同时西征。
3、丝绸之路
铁木真的发家,从头到尾,都有一根主线:就是积累财富。而蒙古人积累财富的方法,很原始,很简单,就是掠夺!当他们掠夺完蒙古自己的部落,就开始掠夺其它地区和国家。在不断的掠夺中,他们发现了一条永不枯竭的生财之道,那就是丝绸之路!
你从蒙古西征的路线可以明显的看出一个共性,这些被攻打的国家,几乎全部处在丝绸之路上!为什么蒙古不攻打印度呢?印度人可能还在沾沾自喜的以为:蒙古是害怕了他们当时还是很多小分裂国的印度,实际上,蒙古人是觉得一文不值!
蒙古人攻打日本,是因为他们认为自己还没有征服过岛国。
蒙古人做事是非常讲究实效的,从不做亏本的买卖。当它们打下花剌子模后,发现丝绸之路的尽头还在更远的西方,于是他们又继续西征。蒙古人不厌其烦的西征,就是为了打通整个丝绸之路。蒙古人也因此获得了更大的利益,东西方的贸易全部被他们垄断。
南宋的经济受到了严重的打击,他们被迫开辟海上丝绸之路。但是当时落后的航海技术怎么可能支撑得起诺大的海上贸易呢?
作者本人申明:该文章独家发布于百家号平台,抄袭必究。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