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消息,国务院总理李强8月8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汛救灾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听取当前防汛抗洪救灾情况汇报,研究下一步做好防汛抢险救灾、群众生活保障和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举措。
会议指出,千方百计保障好受灾群众基本生活,保证他们有饭吃、有衣穿、有临时住所、有干净水喝、有病能及时得到医治。全面做好环境消杀和卫生防疫,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加快修复道路、供电、供水和通信等设施,广泛发动、积极组织群众开展生产自救,做好市场保供稳价,尽快恢复灾区正常生产生活秩序。抓紧修复灾毁田块和农业设施,加大农资供应保障力度,组织农民积极补种补救。迅速启动灾毁房屋恢复重建,确保受灾群众入冬前能够回家或搬入新居、安全温暖过冬,加快推进学校、医院、养老院等公共设施恢复重建,保证每一名受灾学生都能按时开学返校。要着眼长远,加强北方地区水利等基础设施规划建设,提高水旱灾害防范应对能力。
会议同时指出金融机构和保险理赔在防汛救灾工作中的作用。对此,8月9日,中央财经大学风险管理与保险系副教授徐晓华表示,如何提高人们对于灾害保险的投保意识和投保意愿,提升全社会的抗风险能力,是相关单位和部门的一项重点工作。
(资料图)
▲8月5日,哈尔滨市道外区人武部民兵应急分队在团结镇勤劳村展开救援 新华社发
提高投保意识和投保意愿
提升全社会的抗风险能力
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各相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迅速拨付各类救灾资金,能预拨的提前预拨,提早进行补偿救助。金融机构要加强对受灾地区的经营主体特别是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以及农业、养殖企业和农户的信贷支持,开通保险理赔绿色通道,能赔快赔、应赔尽赔,最大限度减少洪涝灾害对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影响。
徐晓华在接受红星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市面上自然灾害保险产品种类是比较齐全的,险种主要包括家庭财产保险、企业财产保险、汽车保险、农业保险(包括种植保险和养殖保险)、人身意外伤害保险等。从实际操作来看,相关的保险理赔也是比较顺畅的。但从现实来看,有些群众对自然灾害存在着侥幸意识。如何提高人们对于灾害保险的投保意识和投保意愿,提升全社会的抗风险能力,是相关单位和部门的一项重点工作。
此外,徐晓华建议,应加强政府应急管理部门和商业保险机构之间的沟通和联动,互相助力、通力合作,做好灾害预防、灾害预警、灾害救助等工作。“既要发挥好政府部门协调性强、指挥有权威的优势,也最大程度发挥保险行业‘点多面广’、响应速度快的优势,优势互补,合作共赢,打好防灾救灾的硬仗。”
河北等16个受灾地区
已赔付4.32亿元
据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消息,截至8月8日上午10时,河北等16个受灾地区的保险机构收到保险报案20.79万件,估损金额71.31亿元。目前已赔付案件6.86万件,赔付金额4.32亿元。
据了解,截至8月8日上午10时,河北、北京、黑龙江、吉林、天津5个受灾地区的保险机构收到保险报案11.76万件,估损金额53.7亿元。目前已赔付案件2.26万件,赔付金额1.9亿元。
河北、北京、黑龙江、吉林、天津5个受灾地区的保险机构收到的保险报案中,车险报案7.05万件,估损金额14.7亿元;企财险报案3564件,估损金额14.44亿元;农业保险报案2.25万件,估损金额17.49亿元。
红星新闻首席记者 张炎良 北京报道
编辑 郭庄 责编 李彬彬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