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肃·每日甘肃网通讯员陈凯年摄影报道
武威市凉州区大柳镇是远近闻名的“西瓜小镇”,这里种植温室西瓜已经有20多年的历史,生产的西瓜薄皮多汁、甘甜爽口,备受省内外市场青睐。西瓜产业的蓬勃发展,离不开多年来大柳镇对乡土人才培养的注重。大柳镇组建了一支覆盖全镇的西瓜产业“土专家”队伍,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打下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资料图片)
顾宗虎就是大柳镇“土专家”队伍中的典型,因为不论是种植西瓜的收益,还是在推广应用生产新技术、新设备上,他都走在前列。
“这瓜是5月20日定植的,今天早上浇的水,瓜秧子长得弱一些,你们到7天左右,一定要再浇一次水,施一次生根壮苗的肥,不然瓜秧子长不起来,对以后的产量有影响。”这是顾宗虎被邀请到河东镇上腰墩村为村民讲解西瓜种植技术时的一幕。今年,河东镇在上腰墩村打造集体经济产业园,新建全钢架日光温室40座,用来种植西瓜,但这里的村民没有西瓜种植经验,于是请来了顾宗虎全程提供技术指导。
河东镇上腰墩村党支部书记钱建年介绍说:“我们这个园区包括我们村上种的试验棚种植西瓜,从一开始的整地、开沟到定苗、浇水、施肥、病虫害防治,每一个步骤都是在顾师傅的悉心指导下开展的。有一次,我们通过视频通话让顾师傅看一下西瓜的长势,我们也没有发现西瓜苗上有虫子,但顾师傅说西瓜有蚜虫了。我们根据顾师傅的指导,翻过叶子一看,果真有蚜虫,顾师傅真的非常专业。”
顾宗虎是大柳镇大柳村村民,与西瓜结缘是从2008年被聘为大柳镇政府公务用车司机开始的。参加工作后,恰巧碰到镇政府在全镇推广种植日光温室西瓜,为了调动村民的积极性,顾宗虎带头搭建了一座日光温室。
“我是2008年搭建的这座日光温室,刚开始西瓜病虫害也多,产量也不太好。但我通过到农家书屋看一些瓜种植的书籍,再通过手机上学一些新的西瓜种植技术,慢慢地积累了一套完整的西瓜种植技术。现在我种植的西瓜不管从品质上还是产量上都比较好,所以收益也是比较可观的。我还育过十年苗,在育苗的过程中又掌握了一些种苗培育技术,现在到村集体经济产业园里对西瓜种植进行技术指导可以说是得心应手。”顾宗虎说。
多年来,顾宗虎不仅在镇政府当司机,还在工作间隙帮助打理镇上集体经济产业园的西瓜种植试验示范棚。
大柳镇政府副镇长董娜介绍说:“为了推广更好更优质的西瓜品种,镇上建了这座试验示范棚,交由顾师傅管理,到现在已经种植了二十多个西瓜品种,现在我镇瓜农们大量种植的西瓜王子、L600、美慧2号、黄肉京欣等优质品种,顾师傅都在示范棚中种植,观察西瓜的抗病性、核算产量,为后期我镇集体经济产业园西瓜的种植提供技术和数据支撑。”
顾宗虎不仅西瓜种得好,还善于接受新技术、新事物,他在全镇第一个为日光温室安装自动卷帘机和智能温控设备,在他的引领下,种植户们极大地减轻了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
“2010年我碰到一个公司是专门安装自动卷帘机的,那时候我们这没有一家装自动卷帘机,他们动员我先在我们家这座棚上作一个示范,安装上以后用了一段时间感觉特别好,慢慢地,在一到两年内,我们大柳镇全部的大棚都安装了自动卷帘机。”顾宗虎说。
顾宗虎在手机上为笔者演示了智能温控系统的操作方法。“现在我们镇上大面积用的这套智能温控系统,最早就是在我的这座棚上研发成功的,以前我们种棚每天要到棚里来好几趟,费力又费时,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联系了理工中专的一位老师,按我的需求研发了这套远程可以操控的智能温控系统。现在这个系统大量地推广以后,为广大大棚种植户降低了劳动强度。”顾宗虎介绍说。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