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消费 > 正文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杨国荣:解读经典 赏析孔子视域中的人

2023-08-11 20:22:49    出处:贵阳网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8月7日,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杨国荣出席孔学堂第二届中国经典研习班,以《孔子视域中的人》为题,从“何为人”开始追问,向现场学员们展开了一段“为何在”、“向何在”,以及“如何在”的思与辨。

课堂上,杨教授系统性地论证了儒学是怎样以人的存在为其思考的中心。什么是人?人应该向什么方向发展?人应该如何存在于世?在2500多年前的孔子曾作过解答。杨教授介绍,孔子说:“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孔子认为人作为社会群体的存在,只能和人在一起,不能和作为自然对象的鸟兽动物共处,着重区分了具有社会品格的人和作为自然对象的人之间的界限,“鸟兽”代表自然意义上的存在,而“斯人之徒”是指社会化的人,彰显出了人的内在品德,人之为人的特点就在于人是社会化、文明化的存在。

人存在于这个世界的意义何在?这一关切的是人无法避免的。杨教授说:“‘为何而在’追问的主体首先是以‘我’作为主体。”在孔子的理论中,“为己”和“成己”往往是融合在一起的,目标是实现真实具体的自我,至于自己的言行举止和品格是不是为他人所了解,则不是重要的方面:“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对孔子来说,完善自己是首要目标。人同时又以安人与成道为指向,“安人”即成就他人,“成道”则实现价值理想,这样,成就自我、成就他人或群体、实现价值理想,构成了孔子理解的人生的意义之所在。

与为何在相关的进一步的问题是“向何在”。杨教授认为,对于孔子来说,关键之点应该指向现实与历史,孔子更多关注现实时间的绵延过程,从儒家“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来看,是一种体现出如何来超越当下存在的境遇,绵延于时间的长河,以此来获得不朽。在“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的观念中,孔子认为人生同时指向未来,杨教授分析:按照孔子的理解,个体在世的过程当中,上承前人创造的文化成果,下启后人,表现为新的文化创造出发点,每一个人在历史长河当中都是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个体生命也许会消失,但文化创造的成果不会消失,它将在历史演进中不断奔向未来。

从现实的存在方式看,对孔子而言,人生在世的过程就是‘依礼而行’的过程。在孔子看来,只有每一个个体都依礼而行,整个社会会的有序化,自我的人格的提升才能实现。孔子相信:人是理性的存在,也应当以理性的方式存在,这构成了儒家存在于现实世界的方式。

课后,杨教授还和在场学员们进行互动,在提问讨论环节中,围绕课堂内容就具体问题进行了分析与知识延展。

来源:孔学堂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关键词:

消费
产业
半导体板块早盘震荡走强,中微公司涨超2%,数字经济ETF(159658)拉升翻红丨ETF观察 半导体板块早盘震荡走强,中微公司涨超2%,数字经济ETF(159658)拉升
郑商所:棉花期货2311及2401合约的日内平今仓交易手续费标准调整为4.3元/手 证券时报网讯,郑商所发布通知,根据《郑州商品交易所期货结算管理办法
广州社保个人缴费明细查询方法有哪些?2023年最新操作流程 广州社保个人缴费明细查询方法有哪些?2023年最新操作流程,随社保网小
8月11日中燃上海地区燃料油报价平稳 生意社获悉,8月11日中燃上海地区燃料油180cst自提低硫报价5130元 吨,
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