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再补充对数字中国建设峰会的感受是——很“软”,不够“硬”。要么是因为缺乏讲解,要么是自己水平不够,要么数字化本身就是软东西。
有的做了完全国产office办公软件、有的做了cpu芯片、还有阿里巴巴旗下平头哥超薄芯片、腾讯云的远程会议等,走马观花看到展示和冷冰冰的实物,有些难以理解其先进性。整个展下来比较震撼的是工业机床——能动,够大,非常硬。
(资料图片)
如果展会、数字化就是如此,那么需要向内反省,改变自己的认识,要从软东西里面看出硬科技。
仅靠可视化,动态和庞大,三个标准判断对事物的好恶,可能会错失未来许多发展机会。比如之前的元宇宙,和当下火爆的大模型Chatgpt,给用户展示的也就是一个网页交互,一个软东西。比尔盖茨对Chatgpt的评价是,图形用户界面后最大的革命!
第二部分
与F君聊天,谈到五一放假的问题。觉得逛展不属于休息,休息是做工作以外的事情。对“学生”这个身份而言,休息似乎就是不学习。
然而这个界限于我是非常模糊的。在我的生活中,碎片化的知识与娱乐成了休息,而系统化的输入与练习(如几十个小时,分篇章的课程)才是常人语境下的学习。所以按照好逸恶劳的人性,最近的生活就可以被解释:读书少了,而读公众号文章多了;学习python数学建模少了,去搞路由器,去看3blue1brown的视频了。
如此发展,将导致精力不规律和时间分散。要建立系统学习的正反馈,方法暂定为:做出规划,刻意练习,动心忍性。
第三部分
关于两性关系的研究,有了些进展。看到一段话:遇贵人先立业,遇良人先成家。无贵人先自立,无良人先修身。自立亦可遇贵人,修身亦可引良人。
之前认为“遇”这个动词把个人主观能动性给忽略了。想立业时我就提升价值去参加论坛、商会主动链接其他人,用大的基数去把贵人找出来。良人也是同理,拓宽交际圈、让朋友推荐等等方法。总之“贵人和良人”不是等来的。
与朋友沟通,有了顿悟,可以进一步理解。类比曾经把理性看得非常重要,以至于丢失了主观感受,导致很多问题,甚至对生命的意义有了怀疑。
在这个问题上类似,把主观能动的必然看得过于重要,以至于忽略了偶然因素。马哲原理中有相关阐述:必然性存在于偶然性之中,并通过大量的偶然性表现出来。现实中的偶然爱情故事很多,比如几个班同时上课,培训的分组,一起考驾照等等。
从对立统一角度,我理解是抱着必然抓住爱情的心态,“遇”见偶然的爱情。
原发布时间:2023-05-02 09:50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