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过约20天,暑假就将结束了。如何在剩余的假期里守好“钱袋子”?厦门银联提醒,学生及家长应防范电信诈骗、远离非法校园贷,理性消费、快乐生活,共同维护健康和谐的金融消费环境。同时,家长应保管好自己的手机和支付账户,防止孩子擅自转账或付款。
文/记者 郭舒晨
(资料图)
防范电信诈骗 不要盲目轻信
一旦您接到冒充“公检法”、亲友、购物网站客服的陌生电话要警惕,应谨慎核实对方的身份,尤其是涉及转账的情况。
在生活中,请不要轻易泄露自己及家人的身份信息。如果遇到疑似电信诈骗时,不要盲目轻信,应多询问、多求证,避免上当受骗。
远离非法校园贷 有资金需求找正规机构
不法分子常常在微信朋友圈、QQ群等发布“校园贷”信息,以手续简单、办理门槛低为诱饵,吸引受害人。一旦受害人无法归还“校园贷”的高额利息,不法分子就会摘下其伪善的面具,通过拨打骚扰电话、恐吓威胁学生的亲友等方式进行施压。
广大学生朋友应远离非法校园贷。如果确有资金需要,请前往正规金融机构办理。办理前,应认真阅读贷款合同,了解双方权利、义务,算清年化利率和各类费用。
树立正确消费观 不跟风攀比
理性消费是指消费者在消费能力允许的条件下,按照追求效用最大化原则进行的消费。
学生及家长应避免盲从,量入为出。尤其是学生,在没有收入的情况下,应尽量避免提前消费。同时,应合理安排支出,不跟风攀比,培养理性消费的意识和良好的消费习惯。
【提醒】
不轻信“免费领取” 听到付款提高警惕
暑假期间,针对未成年人的网络诈骗事件频发。尤其是诱骗未成年人使用家长的手机进行支付的相关风险事件尤为严重。厦门银联提醒,学生及家长注意以下几点:
1.不理睬网络上故意与您搭讪的陌生人,不轻易添加陌生人为好友。
2.不轻信“免费领取”等说辞,当对方提到付款时需提高警惕并及时告诉父母或监护人。
3.家长应保管好个人手机和支付账户,设置并保护好开机密码和打开App的数字或手势密码,防止孩子使用家长的手机及支付账户转账或付款。
4.家长应提醒孩子控制好玩网络游戏的时间,多向孩子讲解反网络诈骗的知识,提高孩子的自我防范意识和甄别能力。
来源:厦门晚报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