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观点 > 正文

四书五经大学中庸_四书五经大学

2023-06-11 22:20:14    出处:互联网

1、《大学》原为《礼记》第四十二篇。

2、宋朝程颢、程颐兄弟把它从《礼记》中抽出,编次章句。

3、朱熹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合编注释,称为《四书》,从此《大学》成为儒家经典。


(资料图片)

4、至于《大学》的作者,程颢、程颐认为是“孔氏之遗言也”。

5、朱熹把《大学》重新编排整理,分为“经”一章,“传”十章。

6、认为,“经一章盖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其传十章,则曾子之意而门人记之也。

7、”就是说,“经”是孔子的话,曾子记录下来;“传”是曾子解释“经”的话,由曾子的学生记录下来。

8、原文节选: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悌,上恤孤而民不倍,是以君子有絜矩之道也。

9、所恶于上,毋以使下,所恶于下,毋以事上;所恶于前,毋以先后;所恶于后,毋以从前;所恶于右,毋以交于左;所恶于左,毋以交于右;此之谓絜矩之道。

10、《诗》云:“乐只君子,民之父母。

11、”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

12、《诗》云:“节彼南山,维石岩岩。

13、赫赫师尹,民具尔瞻。

14、”有国者不可以不慎,辟,则为天下僇矣。

15、《诗》云:“殷之未丧师,克配上帝。

16、仪鉴于殷,峻命不易。

17、”道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

18、是故君子先慎乎德。

19、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

20、德者本也,财者末也。

21、外本内末,争民施夺。

22、是故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

23、是故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

24、《康诰》曰:“惟命不于常。

25、”道善则得之,不善则失之矣。

26、《楚书》曰:“楚国无以为宝,惟善以为宝。

27、”舅犯曰:“亡人无以为宝,仁亲以为宝。

28、”《秦誓》曰:“若有一个臣,断断兮无他技,其心休休焉,其如有容焉。

29、人之有技,若己有之;人之彦圣,其心好之,不啻若自其口出。

30、实能容之,以能保我子孙黎民,尚亦有利哉!人之有技,媢嫉以恶之;人之彦圣,而违之,俾不通:实不能容,以不能保我子孙黎民,亦曰殆哉!”唯仁人放流之,迸诸四夷,不与同中国。

31、此谓唯仁人为能爱人,能恶人。

32、见贤而不能举,举而不能先,命也;见不善而不能退,退而不能远,过也。

33、好人之所恶,恶人之所好,是谓拂人之性,灾必逮夫身。

34、是故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骄泰以失之。

35、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

36、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

37、未有上好仁而下不好义者也,未有好义其事不终者也,未有府库财非其财者也。

38、孟献子曰:“畜马乘不察于鸡豚,伐冰之家不畜牛羊,百乘之家不畜聚敛之臣。

39、与其有聚敛之臣,宁有盗臣。

40、”此谓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

41、长国家而务财用者,必自小人矣。

42、彼为善之,小人之使为国家,灾害并至。

43、虽有善者,亦无如之何矣!此谓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

44、白话译文:要平定天下,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

45、因为居上位的人敬重老人,百姓就会敬重老人;居上位的人敬重兄长,百姓就会敬重兄长,居上位的人怜爱孤小,百姓就不会不讲信义。

46、所以,君子的言行具有模范作用。

47、厌恶上级的所作所为,就不要用同样的做法对待下级;厌恶下级的所作所为,就不要用同样的做法对待上级;厌恶在我之前的人的所作所为,就不要用同样的做法对待在我之后的人,厌恶在我之后的人的所作所为,就不要用同样的做法对待在我之前的人,厌恶在我右边的人的所作所为。

48、就不要用同样的方法与我左侧的人交往;厌恶在我左边的人的所作所为,就不要用同样的方法与我右侧的人交往。

49、这就是所说的模范作用。

50、《诗经》上说:“快乐啊国君,你是百姓的父母。

51、”百姓喜爱的他就喜爱,百姓厌恶的他就厌恶,这就是所说的百姓的父母。

52、《诗经》上说:“高高的南山啊,重峦叠嶂。

53、光耀显赫的尹太师啊,众人都把你仰望。

54、”统治国家的人不能不谨慎,出了差错就会被天下百姓杀掉。

55、《诗经》上说:“殷朝没有丧失民众时,能够与上天的意旨相配合。

56、应以殷朝的覆亡为鉴,天命得来不易啊。

57、”这就是说得到民众的拥护,就会得到国家;失去民众的拥护,就会失去国家。

58、所以,君子应该谨慎地修养德行。

59、具备了德行才能获得民众,有了民众才会有国土,有了国土才会有财富,有了财富才能享用。

60、德行为根本,财富为末端。

61、如若本末倒置,民众就会互相争斗、抢夺。

62、因此,财富聚集在国君手中,就可以使百姓离散,财富疏散给百姓,百姓就会聚在国君身边。

63、所以你用不合情理的言语说别人,别人也会用不合情理的言语说你,用不合情理的方法获取的财富,也会被人用不合情理的方法夺走。

64、《康诰》上说:“天命不是始终如一的。

65、”德行好的就会得天命,德行不好就会失掉天命。

66、《楚书》上说:“楚国没有什么可以当做珍宝的,只是把德行当做珍宝。

67、”舅犯说:“流亡的人没有什么可以当做珍宝的,只是把挚爱亲人当做珍宝。

68、”《秦誓》上说:“如果有这样一个大臣,他虽没有什么才能,但心地诚实宽大,能够容纳他人。

69、别人有才能,如同他自己有一样;别人德才兼备,他诚心诚意喜欢,不只是口头上说说而已。

70、能够留用这人,便能够保护我的子孙百姓。

71、这对百姓是多么有利啊。

72、如果别人有才能,就嫉妒厌恶;别人德才兼备,就阻拦他施展才干。

73、不能留用这样的人,他不能保护我的子孙百姓,这种人也实在是危险啊。

74、”只有仁德的人能把这种嫉妒贤人的人流放,驱逐到边远地区,使他们不能留在国家的中心地区。

75、这叫做只有仁德的人能够爱人,能够恨人。

76、看到贤人而不举荐,举荐了但不尽快使用,这是怠慢。

77、看到不好的人却不能摈弃,摈弃了却不能放逐到远方,这是过错。

78、喜欢人所厌恶的,厌恶人所喜欢的,这是违背了人性,灾害必然会降临到他的身上。

79、因此,君子所有的高尚德行,一定要忠诚老实才能够获得,骄纵放肆便会失去。

80、发财致富有这样一条原则:生产财富的人要多,消耗财富的人要少;干得要快,用得要慢,这样就可以永远保持富足了。

81、有德行的人会舍财修身,没有德行的人会舍身求财。

82、没有居上位的人喜爱仁慈而下位的人不喜爱忠义的;没有喜爱忠义而完不成自己事业的;没有国库里的财富最终不归属于国君的。

83、孟献子说:“拥有一车四马的人,不应计较一鸡一猪的财物;卿大夫家不饲养牛羊;拥有马车百辆的人家,不豢养收敛财富的家臣。

84、与其有聚敛民财的家臣,还不如有盗贼式的家臣。

85、”这是说,国家不应把财物当做利益,而应把仁义作为利益。

86、掌管国家大事的人只致力于财富的聚敛,这一定是来自小人的主张。

87、假如认为这种做法是好的,小人被用来为国家服务,那么灾害就会一起来到,纵使有贤臣,也无济于事啊!这就是说国家不要把财利当做利益,而应把仁义当做利益。

88、此文出自春秋·曾在《礼记·大学》扩展资料写作背景:《大学》是一篇论述儒家修身治国平天下思想的散文,原是《小戴礼记》第四十二篇,相传为曾子所作,实为秦汉时儒家作品,是一部中国古代讨论教育理论的重要著作。

89、经北宋程颢、程颐竭力尊崇,南宋朱熹又作《大学章句》,最终和《中庸》、《论语》、《孟子》并称“四书”。

90、宋、元以后,《大学》成为学校官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必读书,对中国古代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91、《大学》着重阐述了提高个人修养、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与治国平天下之间的重要关系。

92、中心思想可以概括为“修己以安百姓”,并以三纲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和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主题。

93、《大学》提出的人生观与儒家思想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基本上是儒家人生观的进一步扩展。

94、这种人生观要求注重个人修养,怀抱积极的奋斗目标,这一修养和要求是以儒家的道德观为主要内涵的。

95、三纲八目又有阶级性, “明德”、“至善”都是封建主义对君主的政治要求和伦理标准;“格物”、“致知”等八条目是在修养问题上要求与三纲领中的政治理念和伦理思想相结合。

96、作者简介:曾子(公元前505年—公元前435年),姒姓,曾氏,名参(shēn),字子舆,鲁国南武城(今山东嘉祥县)人。

97、春秋末年思想家,孔子晚年弟子之一,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夏禹后代。

98、倡导以“孝恕忠信”为核心的儒家思想,“修齐治平”的政治观,“内省慎独”的修养观,“以孝为本”的孝道观至今仍具有极其宝贵的社会意义和实用价值。

99、曾子参与编制了《论语》、撰写《大学》、《孝经》、《曾子十篇》等作品。

100、周考王六年(公元前435年),去世,享年七十一岁。

101、曾子在儒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后世尊为“宗圣”,成为配享孔庙的四配之一,仅次于“复圣”颜渊。

102、《大学》概述 《大学》原为《礼记》第四十二篇。

103、宋朝程颢、程颐兄弟把它从《礼记》中抽出,编次章句。

104、朱熹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合编注释,称为《四书》,从此《大学》成为儒家经典。

105、至于《大学》的作者,程颢、程颐认为是“孔氏之遗言也”。

106、朱熹把《大学》重新编排整理,分为“经”一章,“传”十章。

107、认为,“经一章盖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其传十章,则曾子之意而门人记之也。

108、”就是说,“经”是孔子的话,曾子记录下来;“传”是曾子解释“经”的话,由曾子的学生记录下来。

109、 《大学》的版本主要有两个体系:一是经朱熹编排整理,划分为经、传的《大学章句》本;一是按原有次序排列的古本,即《礼记》中的《大学》原文。

110、以朱熹《大学章句》本,流传最广、影响最大,本篇就是采用的《大学章句》本。

111、 “大学”是对“小学”而言,是说它不是讲“详训诂,明句读”的“小学”,而是讲治国安邦的“大学”。

112、“大学”是大人之学。

113、 《大学》为“初学入德之门也”。

114、经一章提出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三条纲领,又提出了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个条目。

115、八个条目是实现三条纲领的途径。

116、在八个条目中,修身是根本的一条,“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117、十章分别解释明明德、新民、止于至善、本末、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118、明明德是指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

119、新民是指让人们革旧图新。

120、止于至善是指要达到最好的境界。

121、本末是指做事要分清主次,抓住根本。

122、格物致知是指穷究事物的原理来获得知识。

123、诚意就是“勿自欺”,不要“掩其不善而著其善”。

124、正心就是端正自己的心思。

125、修身就是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身素质。

126、齐家就是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家族。

127、治国平天下是谈治理国家的事。

128、怎样治理国家呢?首先要作表率;自己讨厌的,不加给别人;要得众、慎得、生财、举贤。

129、“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见贤能举,举而能先。

130、 《大学》内容 书名:大学 作者:不详(相传为孔子的弟子,曾参所作) 经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131、 知止而后能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132、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133、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134、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

135、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 先修其身。

136、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

137、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

138、欲诚其意者,先致 其知。

139、致知在格物。

140、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 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141、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

142、 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

143、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144、 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

145、 传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

146、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

147、故君子必慎 其独也。

148、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

149、 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

150、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151、 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 子必诚其意。

152、 《诗》云:“瞻彼淇澳,菉竹猗猗。

153、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154、瑟兮 僴兮,赫兮喧兮。

155、有斐君子,终不可喧兮!”“如切如磋”者,道学也。

156、 “如琢如磨”者,自修也。

157、“瑟兮僴兮”者,恂栗也。

158、“赫兮喧兮”者,威 仪也。

159、“有斐君子,终不可喧兮”者,道盛德至善,民之不能忘也。

160、 《诗》云:“於戏,前王不忘!”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 利,此以没世不忘也。

161、 《康诰》曰:“克明德。

162、”《大甲》曰:“顾諟天之明命。

163、”《帝典》曰: “克明峻德。

164、”皆自明也。

165、 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166、”《康诰》曰:“作新民。

167、” 《诗》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

168、”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

169、 《诗》云:“邦畿千里,维民所止。

170、”《诗》云:“缗蛮黄鸟,止于丘隅。

171、” 子曰:“于止,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鸟乎?”《诗》云:“穆穆文王,于缉 熙敬止!”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 慈;与国人交,止于信。

172、 子曰:“听讼,吾犹人也。

173、必也使无讼乎!”无情者不得尽其辞。

174、大畏民志, 此谓知本”。

175、 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 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

176、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 闻,食而不知其味。

177、此谓修身在正其心。

178、 所谓齐其家在修其身者,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之其所贱恶而辟焉,之其所 畏敬而辟焉,之其所哀矜而辟焉,之其所敖惰而辟焉。

179、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 美者,天下鲜矣。

180、故谚有之曰:“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

181、”此谓身不 修不可以齐其家。

182、 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

183、故君子不出家而成 教于国。

184、孝者,所以事君也;弟者,所以事长也;慈者,所以使众也。

185、《康诰》 曰:“如保赤子。

186、”心诚求之,虽不中不远矣。

187、未有学养子而后嫁者也。

188、一家仁, 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人贪戾,一国作乱:其机如此。

189、此谓一言偾事, 一人定国。

190、尧、舜帅天下以仁,而民从之。

191、桀、纣帅天下以暴,而民从之。

192、其所 令反其所好,而民不从。

193、是故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

194、所藏 乎身不怒,而能喻诸人者,未之有也。

195、故治国在齐其家。

196、《诗》云:“桃之夭夭, 其叶蓁蓁。

197、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198、”宜其家人,而后可以教国人。

199、《诗》云: “宜兄宜弟。

200、”宜兄宜弟,而后可以教国人。

201、《诗》云:“其仪不忒,正是四国。

202、” 其为父子兄弟足法,而后民法之也。

203、此谓治国在齐其家。

204、 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弟,上恤孤而民不 倍,是以君子有絜矩之道也。

205、 所恶于上,毋以使下,所恶于下,毋以事上;所恶于前,毋以先后;所恶于 后,毋以从前;所恶于右,毋以交于左;所恶于左,毋以交于右;此之谓絜矩之 道。

206、 《诗》云:“乐只君子,民之父母。

207、”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 谓民之父母。

208、《诗》云:“节彼南山,维石岩岩。

209、赫赫师尹,民具尔瞻。

210、”有国 者不可以不慎,辟则为天下僇矣。

211、《诗》云:“殷之未丧师,克配上帝。

212、仪鉴于 殷,峻命不易。

213、”道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

214、 是故君子先慎乎德。

215、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

216、 德者本也,财者末也。

217、外本内末,争民施夺。

218、是故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

219、是 故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

220、 《康诰》曰:“惟命不于常。

221、”道善则得之,不善则失之矣。

222、 《楚书》曰:“楚国无以为宝,惟善以为宝。

223、”舅犯曰:“亡人无以为宝, 仁亲以为宝。

224、” 《秦誓》曰:“若有一个臣,断断兮无他技,其心休休焉,其如有容焉。

225、人 之有技,若己有之;人之彦圣,其心好之,不啻若自其口出。

226、实能容之,以能保 我子孙黎民,尚亦有利哉!人之有技,媢嫉以恶之;人之彦圣,而违之,俾不 通:实不能容,以不能保我子孙黎民,亦曰殆哉!”唯仁人放流之,迸诸四夷, 不与同中国。

227、此谓唯仁人为能爱人,能恶人。

228、见贤而不能举,举而不能先,命也; 见不善而不能退,退而不能远,过也。

229、好人之所恶,恶人之所好,是谓拂人之性, 菑必逮夫身。

230、是故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骄泰以失之。

231、 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

232、仁 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

233、未有上好仁而下不好义者也,未有好义其事不终 者也,未有府库财非其财者也。

234、孟献子曰:“畜马乘不察于鸡豚,伐冰之家不畜 牛羊,百乘之家不畜聚敛之臣。

235、与其有聚敛之臣,宁有盗臣。

236、”此谓国不以利为 利,以义为利也。

237、长国家而务财用者,必自小人矣。

238、彼为善之,小人之使为国家, 菑害并至。

239、虽有善者,亦无如之何矣!此谓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

240、 《大学》的译文 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

241、知道应达到的境界才能够志向坚定;志向坚定才能够镇静不躁;镇静不躁才能够心安理得;心安理得才能够思虑周祥;思虑周祥才能够有所收获。

242、每样东西都有根本有枝未,每件事情都有开始有终结。

243、明白了这本末始终的道理,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

244、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要修养自身的品性;要想修养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要想端正自己的心思,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获得知识;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识、研究万事万物。

245、通过对万事万物的认识、研究后才能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后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品性;品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后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太平。

246、 上自国家元首,下至平民百姓,人人都要以修养品性为根本。

247、若这个根本被扰乱了,家庭、家族、国家、天下要治理好是不可能的。

248、不分轻重缓急,本末倒置却想做好事情,这也同样是不可能的! 这就叫做抓住了根本,这就叫知识达到顶点了。

249、 使意念真诚的意思是说,不要自己欺骗自己。

250、要像厌恶腐臭的气味一样,要像喜爱美丽的女人一样,一切都发自内心。

251、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哪怕是在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也一定要谨慎。

252、品德低下的人在私下里无恶不作,一见到品德高尚的人便躲躲闪闪,掩盖自己所做的坏事而自吹自擂。

253、殊不知,别人看你自己,就像能看见你的心肺肝脏一样清楚,掩盖有什么用呢?这就叫做内心的真实一定会表现到外表上来。

254、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哪怕是在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也一定要谨慎。

255、 曾子说:“十只眼睛看着,十只手指着,这难道不令人畏惧吗?!” 财富可以装饰房屋,品德却可以修养身心,使心胸宽广而身体舒泰安康。

256、所以,品德高尚的人一定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

257、 《诗经》说:“看那淇水弯弯的岸边,嫩绿的竹子郁郁葱葱。

258、有一位文质彬彬的君子,研究学问如加工骨器,不断切磋;修炼自己如打磨美玉,反复琢磨。

259、他庄重而开朗,仪表堂堂。

260、这样的一个文质彬彬的君子,真是令人难忘啊!”这里所说的“如加工骨器,不断切磋”,是指做学问的态度;这里所说的“如打磨美玉,反复琢磨”,是指自我修炼的精神;说他“庄重而开朗”,是指他内心谨慎而有所戒惧;说他“仪表堂堂”,是指他非常威严;说“这样一个文质彬彬的君子,可真是令人难忘啊!”是指由于他品德非常高尚,达到了最完善的境界,所以使人难以忘怀。

261、《诗经》说:“啊啊,前代的君王真使人难忘啊!”这是因为君主贵族们能够以前代的君王为榜样,尊重贤人,亲近亲族,一般平民百姓也都蒙受恩泽,享受安乐,获得利益。

262、所以,虽然前代君王已经去世,但人们还是永远不会忘记他们。

263、 《康诰》说:“能够弘扬光明的品德。

264、”《太甲》说:“念念不忘这上天赋予的光明禀性。

265、”《尧典》说:“能够弘扬崇高的品德。

266、”这些都是说要自己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

267、 商汤王刻在洗澡盆上的箴言说”如果能够一天新,就应保持天天新,新了还要更新。

268、” 《康诰》说:“激励人弃旧图新。

269、” 《诗经》说,“周朝虽然是旧的国家,但却禀受了新的天命。

270、”所以,品德高尚的人无处下追求完善。

271、 《诗经》说:“京城及其周围,都是老百姓向往的地方。

272、”《诗经》又说:“‘绵蛮’叫着的黄鸟,栖息在山冈上。

273、”孔子说:“连黄鸟都知道它该栖息在什么地方,难道人还可以不如一只鸟儿吗?”《诗经》说:“品德高尚的文王啊,为人光明磊落,做事始终庄重谨慎。

274、”做国君的,要做到仁爱;做臣子的,要做到恭敬;做子女的,要做到孝顺;做父亲的,要做到慈爱;与他人交往,要做到讲信用。

275、 孔子说:“听诉讼审理案子,我也和别人一样,目的在于使诉讼不再发生。

276、”使隐瞒真实情况的人不敢花言巧语,使人心畏服,这就叫做抓住了根本。

277、 之所以说修养自身的品性要先端正自己的心思,是因为心有愤怒就不能够端正;心有恐惧就不能够端正;心有喜好就不能够端正;心有忧虑就不能够端正。

278、 心思不端正就像心不在自己身上一样:虽然在看,但却像没有看见一样;虽然在听,但却像没有听见一样;虽然在吃东西,但却一点也不知道是什么滋味。

279、所以说,要修养自身的品性必须要先端正自己的心思。

280、 之所以说管理好家庭和家族要先修养自身,是因为人们对于自己亲爱的人会有偏爱;对于自己厌恶的人会有偏恨;对于自己敬畏的人会有偏向;对于自己同情的人会有偏心;对于自己轻视的人会有偏见。

281、因此,很少有人能喜爱某人又看到那人的缺点,厌恶某人又看到那人的优点。

282、所以有谚语说:“人都不知道自己孩子的坏,人都不满足自己庄稼的好。

283、”这就是不修养自身就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的道理。

284、 之所以说治理国家必须先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是因为不能管教好家人而能管教好别人的人,是没有的,所以,有修养的人在家里就受到了治理国家方面的教育:对父母的孝顺可以用于侍奉君主;对兄长的恭敬可以用于侍奉官长;对子女的慈爱可以用于统治民众。

285、 《康浩》说:“如同爱护婴儿一样。

286、”内心真诚地去追求,即使达不到目标,也不会相差太远。

287、要知道,没有先学会了养孩子再去出嫁的人啊! 一家仁爱,一国也会兴起仁爱;一家礼让,一国也会兴起礼让;一人贪婪暴戾,一国就会犯上作乱。

288、其联系就是这样紧密,这就叫做:一句话就会坏事,一个人就能安定国家。

289、 尧舜用仁爱统治天下,老百姓就跟随着仁爱;桀纣用凶暴统治天下,老百姓就跟随着凶暴。

290、统治者的命令与自己的实际做法相反,老百姓是不会服从的。

291、所以,品德高尚的,总是自己先做到。

292、然后才要求别人做到;自己先不这样做,然后才要求别人不这样做。

293、不采取这种推己及人的恕道而想让别人按自己的意思去做,那是不可能的。

294、所以,要治理国家必须先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

295、 《诗经》说:“桃花鲜美,树叶茂密,这个姑娘出嫁了、让全家人都和睦。

296、”让全家人都和睦,然后才能够让一国的人都和睦。

297、《诗经》说:“兄弟和睦。

298、”兄弟和睦了,然后才能够让一国的人都和睦。

299、《诗经》说:“容貌举止庄重严肃,成为四方国家的表率。

300、”只有当一个人无论是作为父亲、儿子,还是兄长、弟弟时都值得人效法时,老百姓才会去效法他。

301、这就是要治理国家必须先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的道理。

302、 之所队说平定天下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是因为,在上位的人尊敬老人,老百姓就会孝顺自己的父母,在上位的人尊重长辈,老百姓就会尊重自己的兄长;在上位的人体恤救济孤儿,老百姓也会同样跟着去做。

303、所以,品德高尚的人总是实行以身作则,推已及人的“絜矩之道”。

304、 如果厌恶上司对你的某种行为,就不要用这种行为去对待你的下属;如果厌恶下属对你的某种行为,就不要用这种行为去对待你的上司;如果厌恶在你前面的人对你的某种行为,就不要用这种行为去对待在你后面的人;如果厌恶在你后面的人对你的某种行为,就不要用这种行为去对待在你前面的人;如果厌恶在你右边的人对你的某种行为,就不要用这种行为去对待在你左边的人;如果厌恶在你左边的人对你的某种行为,就不要用这种行为去对待在你右边的人。

305、这就叫做“絜矩之道”。

306、 《诗经》说:“使人心悦诚服的国君啊,是老百姓的父母。

307、”老百姓喜欢的他也喜欢,老百姓厌恶的他也厌恶,这样的国君就可以说是老百姓的父母了。

308、《诗经》说:“巍峨的南山啊,岩石耸立。

309、显赫的尹太师啊,百姓都仰望你。

310、”统治国家的人不可不谨慎。

311、稍有偏颇,就会被天下人推翻。

312、《诗经》说:“殷朝没有丧失民心的时候,还是能够与上天的要求相符的。

313、请用殷朝作个鉴戒吧,守住天命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314、”这就是说,得到民心就能得到国家,失去民心就会失去国家。

315、 所以,品德高尚的人首先注重修养德行。

316、有德行才会有人拥护,有人拥护才能保有土地,有土地才会有财富,有财富才能供给使用,德是根本,财是枝末,假如把根本当成了外在的东西,却把枝末当成了内在的根本,那就会和老百姓争夺利益。

317、所以,君王聚财敛货,民心就会失散;君王散财于民,民心就会聚在一起。

318、这正如你说话不讲道理,人家也会用不讲道理的话来回答你;财货来路不明不白,总有一天也会不明不白地失去。

319、 《康浩》说:“天命是不会始终如一的。

320、”这就是说,行善便会得到天命,不行善便会失去天命。

321、《楚书》说:“楚国没有什么是宝,只是把善当作宝。

322、”舅犯说,“流亡在外的人没有什么是宝,只是把仁爱当作宝。

323、” 《秦誓》说:“如果有这样一位大臣,忠诚老实,虽然没有什么特别的本领,但他心胸宽广,有容人的肚量,别人有本领,就如同他自己有一样;别人德才兼备,他心悦诚服,不只是在口头上表示,而是打心眼里赞赏。

324、用这种人,是可以保护我的子孙和百姓的,是可以为他们造福的啊!相反,如果别人有本领,他就妒嫉、厌恶;别人德才兼备,他便想方设法压制,排挤,无论如何容忍不得。

325、用这种人,不仅不能保护我的子孙和百姓,而且可以说是危险得很!”因此,有仁德的人会把这种容不得人的人流放,把他们驱逐到边远的四夷之地去,不让他们同住在国中。

326、这说明,有德的人爱憎分明,发现贤才而不能选拔,选拔了而不能重用,这是轻慢:发现恶人而不能,了而不能把他驱逐得远远的,这是过错。

327、喜欢众人所厌恶的,厌恶众人所喜欢的,这是违背人的本性,灾难必定要落到自己身上。

328、所以,做国君的人有正确的途径:忠诚信义,便会获得一切;骄奢放纵,便会失去一切。

329、 生产财富也有正确的途径;生产的人多,消费的人少;生产的人勤奋,消费的人节省。

330、这样,财富便会经常充足。

331、仁爱的人仗义疏财以修养自身的德行,不仁的人不惜以生命为代价去敛钱发财。

332、没有在上位的人喜爱仁德,而在下位的人却不喜爱忠义的;没有喜爱忠义而做事却半途而废的;没有国库里的财物不是属于国君的。

333、孟献子说:“养了四匹马拉车的士大夫之家,就不需再去养鸡养猪;祭祀用冰的卿大夫家,就不要再去养牛养羊;拥有一百辆兵车的诸侯之家,就不要去收养搜刮民财的家臣。

334、与其有搜刮民财的家臣,不如有偷盗东西的家臣。

335、”这意思是说,一个国家不应该以财货为利益,而应该以仁义为利益。

336、做了国君却还一心想着聚敛财货,这必然是有小人在诱导,而那国君还以为这些小人是好人,让他们去处理国家大事,结果是天灾人祸一齐降临。

337、这时虽有贤能的人,却也没有办法挽救了。

338、所以,一个国家不应该以财货为利益,而应该以仁义为利益。

339、【总纲】   『1』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於至善。

340、   『2』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341、   『3』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342、知所先後则近道矣。

343、   『4』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国。

344、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

345、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

346、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

347、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

348、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

349、致知在格物。

350、   『5』物格而后知至。

351、知至而后意诚。

352、意诚而后心正。

353、心正而后身修。

354、身修 而后家齐。

355、家齐而后国治。

356、国治而后天下平。

357、   『6』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358、   『7』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

359、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360、 【内容】第一章   『1』康诰曰,「克明德。

361、」   『2』太甲曰,「顾諟天之明命。

362、」   『3』帝典曰:「克明峻德。

363、」   『4』皆自明也。

364、   (右传之首章,释明明德。

365、) 第二章   『1』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366、」   『2』康诰曰,「作新民。

367、」   『3』诗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

368、」   『4』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

369、   (右传之二章,释新民。

370、) 第三章   『1』诗云,「邦畿千里,惟民所止。

371、」   『2』诗云,「缗蛮黄鸟,止於丘隅。

372、」子曰:「於止,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鸟乎?」   『3』诗云,「穆穆文王,於缉熙敬止。

373、」为人君,止於仁;为人臣,止於敬;为人子,止於孝;为人父,止於慈;与国人交,止於信。

374、   『4』诗云,「瞻彼淇澳,绿竹猗猗。

375、有斐君子。

376、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377、瑟兮僴兮,赫兮喧兮。

378、有斐君子,终不可喧兮。

379、」「如切如磋」者,道学也;「如琢如磨」者,自修也;「瑟兮僴兮」者,恂栗也;「赫兮喧兮」者,威仪也;「有斐君子,终不可喧兮」者,道盛德至善,民之不能忘也。

380、   『5』诗云,「於戏前王不忘!」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

381、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

382、此以没世不忘也。

383、   (右传之三章,释止於至善。

384、) 第四章   子曰:「听讼,吾犹人也。

385、必也,使无讼乎?」无情者,不得尽其辞,大畏民志。

386、此谓知本。

387、   (右传之四章,释本末。

388、) 第五章   『1』此谓知本。

389、   『2』此谓知之至也。

390、   右传之五章,盖释格物致知之义,而今亡矣。

391、闲尝窃取程子之意,以补之曰:「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至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盖人心之灵,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

392、惟於理有未穷,故其知有不尽也。

393、是以大学始教,必使学者即凡天下之物。

394、莫不因其已知之理,而益穷之,以求至乎其极。

395、至於用力之久,而一旦豁然贯通焉。

396、则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而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矣。

397、此谓物格。

398、此谓知之至也。

399、 第六章   『1』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

400、此之谓自谦。

401、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402、   『2』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

403、 其不善,而著其善。

404、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

405、此谓诚於中,形於外。

406、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407、   『3』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

408、」   『4』富润屋,德润身。

409、心广体胖。

410、故君子必诚其意。

411、   (右传之六章,释诚意。

412、) 第七章   『1』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 ,则不得其正。

413、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

414、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

415、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

416、   『2』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

417、   『3』此谓修身在正其心。

418、   (右传之七章,释正心修身。

419、) 第八章   『1』所谓齐其家在修其身者: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

420、之其所贱恶而辟焉。

421、之其所畏敬而辟焉。

422、之其所哀矜而辟焉。

423、之其所敖惰而辟焉。

424、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

425、   『2』故谚有之曰,「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

426、」   『3』此谓身不修,不可以齐其家。

427、   (右传之八章,释修身齐家。

428、)第九章   『1』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

429、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於国。

430、孝者,所以事君也;弟者,所以事长也;慈者,所以使众也。

431、   『2』康诰曰,「如保赤子,心诚求之。

432、」虽不中、不远矣,未有学养子,而後嫁者也。

433、   『3』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人贪戾,一国作乱。

434、其机如此,此谓一言偾事,一人定国。

435、   『4』尧舜帅天下以仁,而民从之。

436、桀纣帅天下以暴,而民从之。

437、其所令反其所好,而民不从。

438、是故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

439、无诸己,而后非诸人。

440、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诸人者,未之有也。

441、   『5』故治国在齐其家。

442、   『6』诗云,「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於归,宜其家人。

443、」宜其家人,而后可以教国人。

444、   『7』诗云,「宜兄宜弟。

445、」宜兄宜弟,而后可以教国人。

446、   『8』诗云,「其仪不忒,正是四国。

447、」其为父子兄弟足法,而后民法之也。

448、   『9』此谓治国,在齐其家。

449、   (右传之九章,释齐家治国。

450、) 第十章   『1』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弟;上恤孤,而民不倍。

451、是以君子有 榘之道也。

452、   『2』所恶於上,毋以使下。

453、所恶於下,毋以事上。

454、所恶於前,毋以先後。

455、所恶於後,毋以从前。

456、所恶於右,毋以交於左。

457、所恶於左,毋以交於右。

458、此之谓 榘之道。

459、   『3』诗云:「乐只君子,民之父母。

460、」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

461、此之谓民之父母。

462、   『4』诗云:「节彼南山,维石岩岩。

463、赫赫师尹,民具尔瞻。

464、」有国者不可以不慎。

465、辟则为天下 矣。

466、   『5』诗云,「殷之未丧师,克配上帝。

467、仪监於殷,峻命不易。

468、」道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

469、   『6』是故君子先慎乎德。

470、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

471、   『7』德者本也。

472、财者末也。

473、   『8』外本内末,争民施夺。

474、   『9』是故财聚,则民散。

475、财散,则民聚。

476、   『10』是故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

477、   『11』康诰曰,「惟命不於常。

478、」道善则得之,不善则失之矣。

479、   『12』楚书曰,「楚国无以为宝;惟善以为宝。

480、」   『13』舅犯曰,「亡人,无以为宝;仁亲以为宝。

481、」   『14』秦誓曰,「若有一介臣,断断兮,无他技,其心休休焉,其如有容焉,人之有技,若己有之,人之彦圣,其心好之,不啻若自其口出, 实能容之:以能保我子孙黎民,尚亦有利哉。

482、人之有技, 疾以恶之,人之彦圣而违之,俾不通, 不能容:以不能保我子孙黎民,亦曰殆哉。

483、   『15』唯仁人,放流之,迸诸四夷,不与同中国。

484、此谓唯仁人,为能爱人,能恶人。

485、   『16』见贤而不能举,举而不能先,命也。

486、见不善而不能退,退而不能远,过也。

487、   『17』好人之所恶,恶人之所好:是谓拂人之性。

488、 必逮夫身。

489、   『18』是故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骄泰以失之。

490、   『19』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

491、为之者疾,用之者舒。

492、则财恒足矣。

493、   『20』仁者,以财发身。

494、不仁者,以身发财。

495、   『21』未有上好仁,而下不好义者也。

496、未有好义,其事不终者也。

497、未有府库财非其财者也。

498、   『22』孟献子曰,「畜马乘,不察於鸡豚。

499、伐冰之家不畜牛羊。

500、百乘之家不畜聚敛之臣,与其有聚敛之臣。

501、宁有盗臣。

502、此谓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

503、   『23』长国家而务财用者,必自小人矣,彼为善之。

504、小人之使为国家, 害并至,虽有善者,亦无如之何矣。

505、此谓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

506、   (右传之十章,释治国平天下。

507、)大学概括为以下主要讲的内容:三纲八目的追求弘扬光明的品德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找准自己的位置凡事抓住根本获得知识的途径不要自欺欺人修身先正心齐家先修身治国先齐家平天下先治国用你的理智控制你的情感。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键词:

消费
产业
专业母婴护理品牌浣小亲荣获“安全·放心·购物用户首选品牌、产品” 什么品牌能让消费者信任?什么产品能让消费者选择?答案莫过于安全、放心,消费者享受
板栗在高校火出圈 “粒上皇杯”板栗创新大赛登顶热搜榜 小板栗在高校火出圈了!6月3日,第二届粒上皇杯板栗创新大赛在华南理工大学隆重举行,
强者恒强,江铃福特全顺何以持续领跑轻客市场? 如果想购买一辆轻客车型,俯瞰全球汽车市场,相信江铃福特全顺定会成为多数人的首选,
我们的乡村一如既往的平静 太阳攀上东边山包,山岭上轻纱一样弥漫的稀薄雾气化作水汽,将东山清洗了一遍,披上太
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