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五治”工作开展以来,贵阳贵安通过党建引领、党员示范,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持续改善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治房治出“院落美”、治水治出“生态美”、治垃圾治出“环境美”、治厕治出“生活美”、治风治出“精神美”,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大大增强。
一大早,贵阳市南明区永乐乡干井村的广场上就热闹起来。村民们带着从家里提前打包好的可回收垃圾,到广场上的可回收物暂存点兑换各种生活用品。
(相关资料图)
南明区永乐乡干井村村民 杨长英:今天我拿了一些饮料瓶来回收,换了一瓶菜籽油。现在有可回收垃圾暂存点,大家都来回收,村里到处都干干净净的。
今年以来,干井村可回收物暂存点共计回收可利用塑料1694.14千克,纸盒2161.63千克,金属741.1千克,织物泡沫517.2千克。除了采取积分兑换、垃圾分类红黑榜的方式鼓励村民,干井村还组织两委人员、党员、村民代表等组成志愿服务队,入户对村民进行发动宣传,手把手指导村民规范分类投放垃圾。
南明区永乐乡干井村党支部副书记 陈兰玉:农村“五治”工作开展以来,我们成立了一支以15名党员为志愿者的队伍,每周不低于两次的入户宣传,平时也通过线上宣传,还有开坝坝会的形式进行垃圾如何宣传,提高我们村民对垃圾分类这种意识,然后推行一种保护环境,共建家园的理念。
在党员志愿服务队的带动下,垃圾“干湿分类”已成为越来越多村民的日常生活习惯,今年1至6月份,干井村平均垃圾外运减量已达79.45%。
南明区永乐乡干井村党支部书记 村委会主任 包本菊:经过一年多的整治,今年全村10个村民组已经铺开了,我们的垃圾分类宣传力度已经达到了90%以上。现在我们要持续追踪垃圾的投放准确率,从60%争取做到投放准确率达到90%。
通过党建引领、党员示范,有效提高群众参与积极性,农村“五治”工作也不断深入。为切实做实农村“五治”后半篇文章,花溪区青岩镇山王庙村探索通过“农村物管”推进农村“五治”,让乡村治理更加精准。
花溪区青岩镇党委委员 副镇长 孙大粒:农村物管队就管农村“五治”的具体工作,比如房屋乱搭、乱建,垃圾乱堆、乱放,污水乱泼、乱倒,我们把森防员、护林员、公益性岗位的人员都整合进来了。整个队伍有11个人,其中有4个人是党员。下一步,我们通过市场化运作,让农村“五治”每一“治”都达到新的高度、新的标准,让山王庙村更加美丽、兴旺。
作为“农村物管”的队长,王文敬每天都会带着10名队员走乡串寨,除了做好农村“五治”的宣传工作以外,他们还承担着山王庙村基层治理、基础设施维护、公共绿化管理等“五治”后期管护工作。
花溪区青岩镇山王庙村农村物管队队长 王文敬:“五治”工作开展以来,山王庙村修建了很多基础设施,比如说公厕、污水管网还有垃圾分拣设施,这些都需要我们去维护,达到一个长期使用的目的。我是一名党员,也是一名退休老支书,我有责任和义务加入到“农村物管”,把山王庙村建设得更好。
“农村物管”队的建立,弥补了山王庙村支两委的短板弱项。队伍成立以来,有效助力村支两委盘活闲置农房农房27栋,新建市政管网11240米,整村污水治理率达85.3%,完成68户户厕改造,全村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取得明显成效。
花溪区青岩镇山王庙村村民 杨永学:自从山王庙村建立了“农村物管”队,我们的卫生也搞干净了,垃圾也有专门人员来清运,乱搭乱建的现象也没有了。所以我觉得“农村物管”建立得很好。
以党建为引领,通过抓堡垒作用、抓党员模范、抓农民主体、抓典型示范推动实施农村“五治”工程,取得阶段性成效,村容村貌整体提升,农民生活环境明显改善,乡风文明显著加强。目前,全市共有1965个基层党组织、71000余名党员参与到农村“五治”工作中,惠及41.5万户农村家庭、130余万名群众。
接下来,贵阳贵安将瞄准“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的目标,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精准建立群众需求清单、项目清单、资金清单、责任清单,持续巩固提升农村“五治”工作成效,为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打牢坚实基础。
记者/蒋莎莎 潘家元
编辑/吴芸 杨倩倩 责编/陈萌 审核/张薇 终审/谢涛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