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力衰竭是心脏病的终末期,由于心脏损伤而导致心排血量减少,无法满.足组织代谢的需要,从而出现一系列症状。
其典型症状是呼吸困难,这种症状在活动过程中加重,导致无法坐着呼吸,伴有下肢水肿和食欲不振。心力衰竭在老年人中很常见,如果不及时识别和治疗,可能会威胁到生命。
(资料图)
老年人何时容易出现心力衰竭?
1、当血压控制不良时
高血压和高血压会增加心脏的负荷;急性心肌梗死会降低心肌的收缩力,这两个因素都会导致心力衰竭。
2、情绪激动时
过于悲伤、过度兴奋、焦虑和紧张等都会加速心跳,缩短舒张期,降低心脏排血量,从而导致心力衰竭。
3、心律失常时
心律失常,尤其是快心室率的房颤,发展成心力衰竭的风险很高。
4、重体力劳动
重体力劳动,超负荷运动都会加重心脏负荷,诱发心力衰竭。
5、感染
大多数心力衰竭与感染有关。常见的是呼吸道感染,包括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和肺炎。一旦感染,就会引起发烧,加速呼吸和心跳,容易产生过多的痰,阻碍气体交换,增加心脏负荷,导致心肌缺血和缺氧,减少心脏排血。
心力衰竭是如何分级的?
一级
很明显是心脏病,日常活动或运动不受限制,运动后不会出现心悸、疲劳、呼吸困难、心绞痛等症状。
二级
在进行体力活动时,有轻微的限制,在安静的状态下没有任何症状。然而,轻微的体力活动后,会出现恐慌、疲劳和呼吸困难;适当的休息可以改善。
三级
体力活动明显受到限制,休息时无症状。
四级
体力活动受到严重限制,即使在安静的状态下也容易出现心绞痛或心力衰竭的症状。无论什么样的体力活动都会加重症状。
12全文共2 页下一页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