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股票 > 正文

15年无戏可演,如今这顶流男团复出,无数人红了眼眶

2023-08-05 08:14:37    出处:凯迪网

1


(资料图)

我是脆皮。

两个月前,演员何赛飞为戏剧演员发声的一幕,登上了热搜第一。

起因,是她在参与一档戏曲类节目评审时。

听到演员张军波在省团迟迟无法转正,每月只能领1500元工资。

还要兼职开网约车养活老家的三个孩子的艰难生活,悲从中来。

何赛飞眼含热泪,高声质问:“戏呢?钱呢?都到哪里去了?”

一声热血呐喊,撕开了整个戏曲行业的遮羞布。

基层演员生活得不到保障,为了生计只能出走转行。

戏曲传承青黄不接,很多剧种只能靠从业几十年的老演员苦苦维持。

因为有何赛飞,所以我们看见了张军波。

但大幕落下,又有多少难以出头的小演员,还在艰难挣扎?

河南的田冠军,对此深有感触。

他12岁学戏,至今已有40年。

是著名曲剧表演艺术家胡希华的亲传弟子。

河南曲剧,是一种地方戏曲剧种,又名河南曲子戏、高台曲等。

它起源于河南汝州,分大调曲和小调曲,小调曲优雅婉转,轻快。

由于曲调用本嗓演唱,表演也接近生活。

因而传播极快,深受当地老百姓的喜爱。

然而,随着时代更迭,曲剧的发展也逐渐走向落寞。

曾经的田冠军,和张军波有着一样的困境。

尽管心中对舞台有着无限热爱,但出于生计所迫,不得不另谋生路。

可心中火热,十几年来,却从未消解半分。

直到今年,田冠军通过抖音直播的方式,再次将曲剧,带回了观众面前。

直播间的人数,从几百、几千,到一万,甚至百万。

有人在这里找回了初心,有人在这里找到了热爱。

那些寂寂无名的“小演员们”,似乎都在这里,找到了新的契机。

2

田冠军出身于河南平顶山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村家庭。

在他之前,家里没有一个人是搞戏曲的。

但从小,他在戏曲上就展露出了超乎常人的兴趣,与天赋。

70年代,文娱生活匮乏。

那时大家唯一的消遣,就是看戏。

4、5岁的时候,田冠军第一次被父亲带着看到了戏曲演出。

别的孩子,往往看不了几分钟就呼呼大睡了。

唯独田冠军,不仅不打瞌睡,反而比大人还要看得更加津津有味。

或许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一颗戏曲的小小种子,就在他的心里悄然种下。

12岁那年,小学一毕业,田冠军就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到戏校学习。

学戏的日子,是现在的孩子们都想象不到的艰苦。

那时,连海绵垫子都十分少见。

他们只能在邦邦硬的棕垫子上练习翻跟头。

刚开始练功的时候,下叉踢腿都只能在水泥地上练。

不出几天,身上就被磕得青一块紫一块。

这样的生活,田冠军每天要持续12个小时。

往往是天蒙蒙亮就要开始练功,到了夜深了,才肯结束。

回到宿舍,甚至连一张床都没有。

只能打地铺,身下铺着稻草,稻草里全是跳蚤。

可少年心中有梦,吃苦也像享乐。

没几年,田冠军就考到了南阳文化艺术学校。

上天偏爱笨小孩。

因为能吃苦,又勤奋,再加上基本功扎实。

一次因缘巧合,田冠军被大师胡希华看中,收在门下。

本以为,这会是他艺术生涯的转机。

可我们却都低估了生活的无常与残酷。

从南阳文化艺术学校毕业后,田冠军成了唯一一个有机会留校任教的学生。

一教,就是13年。

后来,他又被调到了郑州曲剧团。

没想到没多久,戏曲行业就受到了流行文化的冲击。

一个月千把块钱的工资,最艰难的时候,甚至连吃都顾不上。

养家糊口的压力压在身上,纵然万般不舍,衡量再三,田冠军还是离开了剧团。

那是他第一次知道,原来梦想的重量,也有万钧。

3

虽然选择了创业,但田冠军还是不舍得离自己热爱的戏曲工作太远。

他先开始经营录音室,主要是负责河南戏团的录音工作。

小有成就之后,他又搞起了戏曲电影。

凭借这么多年的积累,不少河南的戏曲名家,都来他的电影里参演。

11年来,他拍了23部戏曲电影。

赚钱吗?也没赚什么大钱。

主要是为了情怀。

可即便如此,他心里还是空落落的。

总觉得心里最大的那个遗憾,还没有填满。

转机发生在今年年初。

某天,他突然看见自己的两个师弟搞起了直播。

一开始,他还云里雾里。

搞直播,有什么用?

观察一段时间后,他发现,师弟每次在直播间里表演,都有上千人观看。

要知道,哪怕是曲剧最红火的时候,他们在河南的人民大会堂里演出,在台下观看的也不过1、2000人。

这一个小小的直播间,竟然有这么多得戏迷的关注?

田冠军意识到,让河南戏曲再次传播开来的机会,来了。

他立马注册了一个叫“赢冠有戏”的账号。

联络自己曾经的师兄弟,和河南的戏曲名家们。

于是,曾经获得过戏曲梅花奖的大师们来了。

对戏曲感兴趣但求教无门的年轻演员们,也来了。

既然做了,就要做出个名堂来。

田冠军决心,要打造出一个线上的梨园盛宴。

每一场直播,田冠军都会邀请一位国家一级演员前来助阵。

没想到,这些别人眼里由“唱戏大爷”组成的“戏曲天团”,一开播就引起了轰动。

超过20万人每天“蹲守”直播间追更。

有一次,他们搞了一次的胡希华老师回报家乡的演唱会。

观众竟然将近150万人。

比有的明星还要多。

有人在线上看到了演出,特意跑到了现场去应援。

人山人海的阵势,连田冠军自己都惊呆了。

田冠军没想到,直播间这么小的一个窗口,竟然能装下这么大的世界。

它不仅给了戏曲演员们一个施展才华的舞台,更给河南戏曲的传播,出了很大力。

我们一直以为,随着时间的变迁,前浪拍后浪,新形势淘汰旧事物是社会规律的必然。

但实际上,曾经的那群簇拥者,曾经那群为了传统文化而战斗终生的人,始终没有变过。

只要敢于拥抱变化,就能迸发出新的能量,找到新的舞台。

田冠军知道,直播这条路,走对了。

4

当然,除了文化的传承与延续,直播给田冠军他们这批人,带来的最大的改变,就是生活的改善。

看到田冠军的直播事业搞得风生水起,不少戏曲界的同行,也加入了直播的队伍。

平顶山曲剧团和南阳曲剧团的团长,都带头搞起了直播。

田冠军的二十几个师兄弟也紧随其后。

他们心里欢喜,终于有了一个能唱戏的平台。

更重要的是,还能贴补生活,能让这些真正热爱戏曲的人,还有余力追梦。

比如河南戏曲一团有个演员,叫赵振峰。

曾经是田冠军一部戏曲电影的男一号,在抖音上有几十万的粉丝。

自从开始了直播,只要一开播,就有很多以前的铁粉观看打赏。

一场直播下来,收入也能有个近万元。

其他师兄弟,虽然名声没有赵振峰大。

但每场直播,最多的时候,也能收入个3、5千元。

虽然不能大富大贵,但至少不用为了养家,牺牲梦想。

不用为了生活,而满是遗憾。

因为直播,越来越多在戏曲行业落寞时离开的演员们,都找了回来。

他们的功夫依旧扎实,戏腔依旧嘹亮。

那个在所有人眼里,已经暮气沉沉的戏曲行当,在他们的参与下,竟也如蓬勃朝阳。

让田冠军印象最深的,是一个19岁的姑娘。

她叫聂玉芳,从小就有一副好嗓子。

但在家里人看来,学戏曲,能有什么出息?

是初中没毕业的母亲,力排众议,陪伴她来到城里。

租下了一个700块的单间,供她练习。

如今,女孩也通过直播间,积累了很多粉丝。

名气越来越大,连一直反对的爸爸,也认可了她。

心甘情愿地来到城里,为她帮忙了。

看到这些人的经历,我心里不免有些触动。

直播也好,打赏也好,对普通人来说,都是一个机会。

有人在这里找回了自己的梦想。

有人找到了职业的方向。

有些人,因为你的打赏,你的鼓励,而有了将传统文化发展下去的动力。

为自己的热爱买单,又有什么错呢?

任何事物,都不能一棍子打死。

或许是存在个别不文明的主播。

但不信你看,他们往往蹦跶不了多久,就销声匿迹了。

更多的,是为了生活、为了圆梦,而踏实努力的普通人。

也让更多心怀蔷薇,但无能为力的平凡你我,有了将梦延续的可能。

希望田冠军的曲剧,能一直唱下去。

也希望我们心里的那个小小梦想,也能有发芽开花的一天。

关键词:

消费
产业
自然资源部与中国气象局8月3日18时联合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 自然资源部与中国气象局8月3日18时联合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预计
文旅部公布首批全国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新空间培育试点名单 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实施好《“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推动
“陕西账本”出炉 上半年社保就业教育支出占大头   8月3日,陕西省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新闻发布会,陕西省财政厅副厅长
一图看懂华为HarmonyOS 4:流畅提升20% AI大模型更聪明 一图看懂华为HarmonyOS4:流畅提升20%AI大模型更聪明
基金